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学发展论著——《昭通文学发展道路初探》序
王美春
云南省昭通市《昭通文学发展道路初探》一书即将付梓,我有幸成为较早看到样稿的读者之一。
读后,我有“眼遇佳著分外明”之感。这是一部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学发展论著,值得介绍。此书的别具一格,至少体现在如下“四性”上:
一、以小见大,选题具有独创性
《昭通文学发展道路初探》,探讨昭通文学发展之道路,属于地域文学发展论著,可归入学术论著范畴。学术论著的选题具有重要性。高瑞卿先生曾就学术论文的选题打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学术论文课题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科学劳动的‘选种’。课题选择的好坏,决定科学事业的成败。选种,是收获的第一步,而且是决定性的第一步。一年庄稼十年树,农作物的劣种,影响一年的产量,树木的劣种,会白白丢掉十年的光阴。学术论文的课题选得不好,会浪费自己的光阴,甚至一生的精力。所以,选题是研究工作有决定性的第一步,这一步迈不好,就不会成功。” 学术论文的选题如此,学术论著的选题也是如此。好的选题可谓学术论著成功的一半。《昭通文学发展道路初探》的主编深得个中三昧,注重好的选题。学术论著,因“学术”二字决定了价值所在首要的便是其独创性。《昭通文学发展道路初探》的独创性显而易见。这突出表现在以小见大,选题具有独创性上。刘绍清、林德军在此书《与时俱进,紧贴时代脉搏——昭通文学宗旨的时代特征》一文中指出:“在 2006年 11 月中旬召开的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中国作协工作报告》中,对近年来在全国文坛崛起的‘昭通作家群’给予了充分肯定。全国有 4 个被中国作协认定的创作群体,昭通作家群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市级地名命名的作家群。”这实际上提出了“昭通作家群”现象,并借中国作协的肯定概述了以“昭通作家群”为代表的昭通文学在全国文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一个地级市的文学发展现象,就其广度而言,不及一个省的文学发展现象,更不及一个国家的文学发展现象。然而,这不等于其价值就小。昭通文学发展在云南省影响很大,在全国也具有较大的影响。探讨昭通文学发展之道路,不仅能展示昭通文学发展之路径,而且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云南省乃至全国的文学发展状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就一个地级市的文学发展道路,进行系统而全面的阐述,这在《昭通文学发展道路初探》之前尚未有过。换言之,《昭通文学发展道路初探》以小见大, 选题具有独创性。这也就使此书具有了较高的学术价值。
二、史论并重,论述具有深刻性
《昭通文学发展道路初探》,是一部阐述现有的昭通文学发展道路的地域性的文学发展论著,又是一部探讨未来的昭通文学发展道路的论著。此书由“文艺特稿”“思流汇聚”“经典论丛”“初探论坛”“纵览百家”“前沿视点”等几部分组成。其中,“文艺特稿”,收录的《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一文,可视为此书写作的指导思想,也即全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针,具有论述的准确性;收录的《昭通文学发展道路的实践与思考》,阐述了昭通文学的发展道路、特征、价值等,并对昭通文学未来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希望。这可视为全书的概论部分。纲举目张,为下文奠定了论述的范围、基调;而下文的“思流汇聚” “经典论丛” “初探论坛” “纵览百家”等几部分则是对“道路”的延伸,是对昭通文学发展道路的具体阐述。其中,既有对昭通文学发展道路的讲述,也即属于“史”的范畴,而“史”的讲述之中又含有众多“论”的成分;又有对昭通文学发展道路的论述,也即属于“论”的内容。史论并重,让这部地域文学发展论著具有史料价值,又具有思想的高度、理论的深度。尤其是其中的论述部分,系全书的重点内容,也是全书的精华所在。对昭通文学发展道路形成原因的分析,对昭通文学内涵的群众路线的阐述,对昭通文学发展道路特征、价值、地位的揭示,对昭通文学发展道路与社会发展的联动关系、推动原生态文化发展、与坚守文学信念、与廉政文化建设关系、与昭通人文环境的关系、昭通文学发展中培养文学人才,以及对昭通文学道路今后的发展方向等的论述等,不是蜻蜓点水,而是深入论述,上升到理论高度,因而具有论述的深刻性。唯其如此,此书具有史料价值,又具有其他的重要的学术价值。史论并重,论述具有深刻性,也使此书明显有别于其他的文学论著。
三、力避枯燥,行文具有多样性
学术论著,尤其是学院派的学术论著,具有论著的规范性、严谨性,这是其优点。而有的则往往语言枯燥,缺乏生动性。这也是学院派学术论著遭人诟病之因。《昭通文学发展道路初探》,属于学术论著中的地域文学发展论著,具有学术论著的规范性、严谨性,而无语言枯燥之病。这与其行文的多样性不无关系。或者注重行文的规范性,用语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论著规范。《走“四坚持”之路,发展昭通文学》《与时俱进,紧贴时代脉搏》《关于昭通文学发展的几点思考》等文便具有行文的规范性。或者注重行文的严谨性,结构严谨,论证严谨。《沿着昭通文学建设发展道路行走》《昭通文学发展道路特征分析》《昭通如何打造成为“双向大走廊”上的文化高地》等文便具有行文的严谨性。 或者注重行文的自如性, 其中, 不少文章在行文上既对 “昭通作家群”中的个体加以论述,又对整个昭通文学加以论述,宏观阐述与微观分析相结合,挥洒自如。《深入群众,贴着大地行走》《昭通文学事业发展中创新思维的应用和成效》等文便颇具代表性。或者注重行文的生动性,论述之中饱含情感,语言生动而不枯燥。《承担起写作的使命前进》《不仅仅能“燎原”那么简单》《飘飞在乌蒙上空的文学思绪》《别样昭通》等文便具有行文的生动性。由于行文具有多样性,尤其是行文的生动性,此书也就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审美价值。或者说,集学术价值与审美价值于一体。
四、求真务实,研究具有导向性
地域文学发展论著的撰写,目前,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即便不属于显学,至少也不算冷门,而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尤其是当代文学研究中则属于待开垦的处女地。《昭通文学发展道路初探》首创纪录,填补了地级市文学发展道路研究的空白。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 此书的主编与撰稿者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具有求真务实的精神,“说真话、讲道理”,不哗众取宠,不故作惊人之语,而将立论建立于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以事实说话,因而言之有理,持之有故,令人信服。在研究等方面也具有较好的导向性。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特殊与一般、个性与共性是对立统一的。在此意义上说,加强对地域文学发展道路的研究,也就是加强对全国文学发展道路的研究。各地文学发展道路的集成,可谓全国文学道路的集中展现。因此,我以为,《昭通文学发展道路初探》不仅研究了全国的第一条文学发展道路,而且为今后其他地域的文学发展道路的研究乃至全国的文学发展道路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样本。换言之,此书的研究具有导向性,学术价值也较为突出。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论著也是如此,不可能十全十美。倘若要说此书有何不足之处,我觉得主要是个别文章缺乏深度,显得分量不够,也即书中并非每篇文章都很出色。这是因为此书出自众人之手,作者的学术水平高低不一。然而,就整体而言,此书还是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的。
总而言之,《昭通文学发展道路初探》,阐述了现有的昭通文学发展路径,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别具一格,选题具有独创性,论述具有深刻性,行文具有多样性,研究具有导向性,集学术价值与审美价值于一体。这部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学发展论著的问世,对今后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影响可以预见:对昭通的文学创作与研究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对云南省的文学创作与研究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对全国的文学创作与研究也是一个不小的推动。
作者简介:王美春,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南通大学生态文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著有《笔落惊风雨——写诗成功的秘密》《与缪斯对话》等文学评论集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