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世智库】张华作品赏析:“意象”对“画”世界
东西方不同文化、制度与生活形态,是彼此对不同文化理解与沟通的客观存在。如何将中国意象绘画在继承、发展中与时俱进,做好国际文化交流,这是我这四十年来一直没有放弃的探索与思考。【作者:张华;来源:通世智库;编撰:张小青】
我在不同阶段研习不同风格的绘画,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抽象、重彩、水墨、油画、写意油画,分阶段成系列的研究和比较,核心都围绕“意象表现”绘画展开。
“意象”是中国绘画最高的表现形式。特殊的纸与笔、墨、水彩接触后留下的笔触痕迹,大到形象形态,小到点、线运用组合,笔到之处都流露着意象表现,含蓄而深远,委婉而博大。
中国水墨的意象笔趣,是画家精神、气魄、人格、修养的综合。中国水墨画特有的“纸、笔、墨、托裱”与“诗、书、印”元素,受到不少国家,尤其是受中国文化影响较大的东亚国家的理解与接受,欢迎与赞赏。但如何能让世界不同文化的人们都能看懂“中国特色的画”这的确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多年的思考与实践,我以为,以中国画中最精华的“意与象”辩证思维,坚持中国画意象意境的核心,可融合西画中不同材料的优势创造出与时俱进的当代中国画形式——意象表现绘画是完全可能的,“意象”对“画”世界是一条可行的路。
介于写实与抽象之间的意象表现绘画,可以说是创作难度最大的绘画形式。如果意与象的表现“度”把握不好,最容易给人以不伦不类、弄巧成拙之感,显然创作过程不会轻松。
“意”是内在的情感与思想,是意象表现的本质。“象”在外表,像一把钥匙,是能引导、理解作品意义的标志。因此,意象表现作品中即有真实可信的物象,又有密藏创作者思想指向与诉求的密码。离开这两方面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不可分离的关联,意象表现绘画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当今世界,高科技已经让凡人的肉眼,可以看到数百年前不敢想象肉眼也看不到的物象。轻松放眼望去,能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借助放大镜,画家也能看到极微小的细节。
画家不该是“画画”的工具,不必为技术的极致而掩盖了“画画”背后的促进人类进步的密码。真正的画家,是画出心灵有感,并向往的光明世界,画思考的当下,画理想的未来,画出引人共鸣的力量。
意象表现对绘画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生活又发自内心独特的真情,并几经反复提炼出的形态意象,色彩意象、表现意象、建构意象,一定是单纯、轻松、富有想象力的画面。把来自生活中种种触发灵魂的意象叠加融合在画家激情涌动的笔触中,引领观者感悟到自然的梦幻、理想的客观,激情的韵律,四射的活力。
或许,东、西方各自独立又融合的思维边界,多元又具有时代气息的绘画形式,东、西方文化内涵兼有,又可带着极具个性偏重的意象表现绘画,真能让不同文化哺育的欣赏者,感受到世界和平美好的共同愿景;感受到东、西方文化叠加与交融带给人类的共享的益处;感受到不同种族民族画家的内心、学识、思想与情绪的喜怒哀乐,激发共创未来美好世界的渴望与共鸣。
或许,意象表现主义绘画,将是中国绘画结合西方绘画,与时俱进,走向当代,走向世界的可行选择。
张华作品欣赏
【抽象绘画】系列
作者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