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世智库】李慧芬:《65571传奇—长河浪花》读后感
2021-03-02 15:53栏目:资讯
近两年,我在通读《中国历代经典宝库》58册,一般中间不插读其它书。加之,刚拿起这本《65571—长河浪花》,足有一、两斤重,我简直捧不动。心想,就梗慨了解一下,捡我认识的人,感兴趣的事看看。【作者:李慧芬;来源:通世智库;编撰:张小青】
然而,当我读了前言、后记、目录,翻看了全书收入的照片,立马吸引了我:第一,本书的主编之一吴新明,由他撰写的专访、纪要、报道占了一半以上的篇幅。20年前,我读的第一本系统介绍“哈军工”的书,《王牌军校—哈军工》,及10年前读过的《王牌军校.哈军工高端访谈》,以及不少相关文章,都是出自吴新明之手。我早就被他掌握详实素材、流畅文笔所折服,认定此书肯定好看;第二,本书的牵头组织者王克曼,2007年由他率队,携同广东电视台摄影组一行,来拜访北京校友会,寻求校友会支持,并采访了我。经过不懈努力,创作出纪录哈军工历史的大型文献片10集《哈军工》,在中央电视台和国内各大电视台多次播放,多次获奖,被中央档案馆永久收藏。这彰显出王克曼非凡的组织领导能力,本书由他牵头组织,一定很精彩;第三,65571班30名学员,每人都动笔写有回忆录,就连已仙逝的6人,都动员他们的子女、亲属也动笔写回忆文章,客观真实,值得一读。
这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从一篇篇激情洋溢的回忆中,我看出这30名学员,无论是来自大城市,还是偏远山区;无论是高干子女,还是出身寒门,几乎都是自幼勤奋,学习成绩在班里、年级里名列前茅,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尖子生,高考成绩均达到、超过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有的是本县、市、省的高考“状元”,有的把最高学府“清华”填报为第二志愿,纷纷报考哈军工。显然,他们把个人的志向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在一起。
哈军工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敌我武器装备水平相差悬殊,我军急需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毛泽东主席亲自下达任务,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陈赓大将组织创办的,65571班是个缩影,很有代表性。
阅读此书,我情不自禁的想起我所在的58411班,脑子里也很自然的浮现出在哈军工火热的工作和生活。我们班的“老学员”都是1957年从部队选调的军官学员,都是解放战争后期,抗美援朝初期参军的英雄、模范,经哈军工预科,考试合格,于1958年入学的。“新学员”(插班生)都是1960年从全国各重点大学“拔尖子”选调的。
我出身普通工人家庭,1958年,以8门功课都是5分的全优成绩高中毕业。在高考前夜,我得了急性阑尾炎,考试的第三天下午,晕倒在考场,豁出了一条命,考上了我仰慕、憧憬的清华大学建筑系。1960年,我被选调入哈军工。
哈军工的选调条件十分严格,成绩拔尖、政治可靠、身体健康。那时清华大学15个系,每个系选两名,共30名。我被选中,别提多高兴,多自豪了。因为那时哈军工是不少有志青年学生追求、向往的圣殿,每个学员都立下了报国的志向,每个学员都不简单,都有奋斗的精彩故事。
清华大学入伍学员留念,后排右一为作者
毕业后本应下连当兵一年,我因留校了,就作为队长,带领全院应安排锻炼的24名女教员、干部,去大庆劳动锻炼了10个月,参加“四清”半年,带64级一个学员队“社教”半年,然后才到401教研室开始教学、科研工作。
读着本书,我深深感受到,哈军工与一些地方大学截然不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在教学质量名列前茅的同时,使每个学员都受到全方位的千锤百炼。哈军工的毕业生,之所以都成为国家和军队装备研究、设计、使用的骨干,成为部队管理的优秀人才,绝非偶然。
到农村实践锻炼,第二排左一为作者
读完这本书,让我深切感受到,虽然受文化大革命影响,65级的学员,除上了几个月基础课外,其他专业课都没有上,真可惜。但他们的学习热情,绝没松劲;奋斗精神,始终不减,没有人有任何懈怠。
他们靠自己在图书馆苦读自学,在宿舍挑灯夜战,在工作岗位上边干边学,也有的“回炉”重读两三年,还有的出国深造,拼搏奋斗,从无止境。他们个个对党、对国家无限忠诚。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工厂;无论在大城市,还是穷山沟;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在全国各条战线都干出了不菲的成绩,为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离不开他们选择的志向,得力于哈军工精神。
哈军工1953年至1965年共招收13期学员,65级是最后一期。65571班是哈军工数百上千个学员班之一,这30名学员是哈军工1.1万名毕业生中的一小部分,然而“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哈军工只存在十几年,却培养出40多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00多名将军和省部级以上干部......。
哈军工学子,以母校给予的品格和才华,在国家和军队的各条战线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强军报国、忠诚奉献的哈军工精神。哈军工精神永存!【作者:李慧芬;来源:通世智库;编撰:张小青】
1958年8月—1960年8月,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学习。
1960年8月—1970年8月,在哈军工电子工程系学习,401教员室任教员。
1970年8月—1974年4月,在天津市渤海无线电厂任技术员、总体组织长、雷达车间副主任。
1974年4月—1988年5月,任天津二机局党委常委、副局长,天津无线电联合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天津市经委副主任,市委工业工委副书记。
1988年5月—1995年7月,任天津市副市长、市委常委。
1995年7月—1998年6月,任中国联通公司总经理,法人代表、党委书记。
1999年7月—2005年2月,任中国机电产品进口商会会长、党委书记。
2005年4月,任哈军工北京校友会理事长。
是中共十二、十三、十四、十五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十二、十三、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
曾兼任全国女市长联谊会会长,全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全国质量管理协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与基础结构研究中心中方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航空学会副会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