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矿业红柳林公司:按下高质量发展“启动键”
去年以来,陕北矿业红柳林公司按下高质量发展“启动键”,矿区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推动改革,管理提升,提质增效……纷纷在这里上演,汇聚起发展“新动能”,跑出了发展“加速度”。
找准方向,明确目标
时间追溯到2020年5月1日,陕北矿业红柳林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如何干、怎么干、干什么?如何争创一流,走在前列”,成为新一届领导班子反复思考的问题。经过“审时度势,深思熟虑”,提出了“931”高质量发展战略,以九大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创建“智能协同、井下空气质量革命、绿色立体生态”示范矿井,实现“行业第一、世界一流”现代煤炭企业愿景目标。
目标已确定,关键看落实。为此,红柳林矿业公司积极与华为公司、蒙草集团、安徽理工大学等一流企业和科研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开展矿井智能协同研究、井下空气质量革命、绿色立体生态修复治理、脆弱区煤层减损开采、国内首例6米大采高沿空留巷技术研究,通过探索实践和系统优化,实现了洗选系统智能化、装车系统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智能化。截至目前,智能化综采工作面自动化生产率保持97.7%,单面日产高达3.5万吨,单面单班生产人数由14人降至最低5人。充分利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基金”,对采空区进行立体式生态恢复治理,完成了立体生态修复示范项目设计、厂区绿肺林荫项目设计和沉陷区立体生态修复前期规划。为了让职工在井下呼吸到新鲜空气,对井下空气质量进行研究,目前已完成理论阶段多项课题研究。
机制改革,激发活力
以往,陕北矿业红柳林公司部分职工还存在“铁饭碗”思想,认为只要工作不犯错误,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多付出没有多收入,少付出没有少收入,为了打破这种局面,陕北矿业红柳林公司全力推动“三项制度”改革。
2020年7月,在陕煤集团所属单位中,率先开展中层管理干部公开竞聘,中层管理干部全部“起立”,重新竞聘上岗,最终51名职工通过竞聘,走上管理岗位。12月份,将13名新入职煤矿主体专业的研究生和11名本科生聘任为见习技术员,并安排其在综采、掘进、机电、通风等区队轮岗,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按照需求导向、短板导向、目标导向,优化了管理机制和岗位体系,取消了二级单位和科室,减少了管理层级,实现了扁平化管理,畅通了职工职业发展通道,实现各“通道”之间既“并行”又能“交叉”的人才队伍管理体系。同时薪酬分配以价值、贡献为导向,持续向关键、一线、技术岗位倾斜,有效调动了职工积极性。
得益于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公司员工李王平在2020年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斩获金奖,任保利荣获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
“十四五”期间,陕北矿业红柳林公司更加注重一流人才的培养,通过开展“百十一”青年英才培养计划,每年评选10大青年英才,进入后备人才库,每年评选1-3名杰出人才,给予职位或待遇,激活人才一池“春水”。通过开展工种大练兵、技术大比武、定制培训等活动,助力职工技能提升,实现人才成长与一流打造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文化引领,凝心聚力
一流的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凝聚力,干事的精气神,对于“争创一流”的陕北矿业红柳林公司而言,充分发挥文化引领力和粘合剂作用,更好把职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即是迫切需要,也是必然要求。
为此,陕北矿业红柳林公司自2020年6月起,持续开展以“热爱、重塑、宣扬、感恩、奉献、一流”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讨论、访谈、宣讲、演讲、主题征文、文艺晚会等形式,引导职工“爱企业、会宣扬、知感恩、愿奉献、争一流”,实现上下同心,目标明确,全员发力的工作新格局。
目前,企业的凝聚力、员工精气神有了较大提升,不论是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还是“智能协同、井下空气质量革命、绿色立体生态”示范矿井建设,都已驶入“快车道”。2020年,陕北矿业红柳林公司荣获“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全国绿色矿山”“全国特级安全高效矿井”“中国煤炭行业市场用户首选品牌”。
“疫情期间,无数企业生存困难,职工没有收入,公司不仅按时支付薪酬,而且配发防疫物资,这样的企业,我有什么理由‘不热爱、不感恩’。”陕北矿业红柳林公司职工王佳在主题讨论时说。
此外,陕北矿业红柳林公司按照“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绿色发展,提升煤企文化、弘扬矿工精神”的思路,在传承和创新“心•Xin”文化的基础上,对企业文化进行了系统重塑、全面提升。时隔7年,新版企业文化诞生,形成了符合企业发展的特色文化展示内容,并充分利用内部宣传栏、报刊、广播、LED大屏、微信平台等媒介,对企业文化理念进行宣传,促使文化理念入心入脑,落地生根,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引领、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文化支撑。(焦亮、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