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社会经济第一网

【通世智库】张泓:漫漫育才路 殷殷赤子情

2021-03-29 09:24栏目:资讯
TAG:

这里讲的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以其青春之年华,执着之信念,坚韧之毅力,冰清之初心,在穷山僻壤的家乡,办幼儿园、小学、中学,将一件好事一站做到底的感人故事。她用大爱充盈着自己的生命,呵护着贫穷山区的孩子,在她的人生旅途和心路历程中,展现出一个五色斑斓的世界。她就是扎根基层教育第一线的共产党员,四川泸州市叙永县摩尼镇新苗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修会。作者张泓;来:通世智库;编撰:张小青】
当时边远山区的摩尼区(92年撤区并镇),海拔1280米,山高路险,气候寒冷。三十多年前,这里教育缺失,交通闭塞,贫穷落后。八万多人口,没有幼儿园,孩子们大都散养在田间地头。在这里土生土长的李修会,暗暗伤感,什么时候乡下的孩子也能和城里孩子一样上幼儿园?于是,“在家乡创办幼儿园”的想法悄然大胆萌生。李修会是一个立下志向,说干就干的人。
1986年,她租来30平米的土坯房,在家乡创办了全县第一家私立幼儿园——新苗幼儿园。她希望能让家乡的每一个学龄前儿童,都能像一株株新苗,沐浴阳光雨露,健康快乐成长。
她事无巨细,修缮房屋,布置教室,制作桌椅,创意玩具,满心欢喜做好招生准备。然而,由于幼儿园在摩尼镇是新生事物,当地老百姓对学前教育十分淡薄。有的人抱怀疑态度,有的人冷嘲热讽,有的人犹豫观望,面对人们心里的疑团,李修会不但不气馁,反而增添了动力,她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现状。她背着两岁的儿子,翻山越岭,披星戴月,挨门挨户,耐心的苦苦宣传。
面对参加幼儿园开学典礼的八名山里娃,李修会倍感欣慰,万分珍惜。她既当老师,又当保育员,充分发挥自己能歌善舞的特长,竭尽全力为孩子们营造快乐成长的空间。
山里人渐渐发现,上幼儿园的娃就是不一样!枯苗望雨,穷山沟里,人们看到了孩子的希望。第二学期,便迎来了四十多名孩子,与此同时,李修会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幼儿园渐渐有了起色,李修会却面临一个艰难的人生决策:公公准备退休,按当时的顶替政策,李修会可以端上“铁饭碗”。能抛开孩子们吗?一个孩子为了给她留下半截玉米而不慎切掉半根手指;孩子对她说,等自己长得像大树那么高时,也要当老师;家长们为她送上了人生第一个教师节的礼物。纠结在感动和责任中被解开。“我要守着孩子们成长”!李修会坚定了决心。
看着山里的留守儿童,或被寄养,或哥姐带弟妹,或随年迈的爷爷奶奶无助地生活。父母却离乡背井,有的一年半载音信杳无,有的甚至三年五年也难回家探望,出现了不少“问题儿童”。李修会心痛山里娃,她要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李修会开始着手创办小学。


留守儿童向李校长倾述心里话
办学难,在大山里办寄宿小学更难,其艰辛困苦远远超出李修会的想象。资金哪里来?多年的积蓄全部投入,再东挪西借,凑了170万,启动了校园的建设。节省再节省,她带着志同道合的老师,肩挑背扛,一步一艰难的进展。李修会常常自嘲,既是泥工、木工,又是油漆工。她被困难逼出了很多办法,她组织家长、社会朋友,一起投工投劳。她还拉着丈夫帮忙,他晚上只能睡在楼梯间的一块木板上,自己也用几块砖,一块木板搭个床,外面大雨,里面小雨……。
在最困难时,负债高达100多万,沉重的压力,过度的操劳,营养的不足,使她筋疲力尽,导致严重贫血,以至住院。医生关切地劝她,“别再拼了,这样下去身体很危险!”可她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双双殷切期盼的纯真眼睛,是那群可爱可敬的老师们,是那还睡在楼梯间的丈夫,还有那入党时举起右手的宣誓……。这些是她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立了志,必坚守!
2007年12月,竣工仪式那天,父老乡亲们自发组织到学校庆贺。李修会激动得满含热泪,老师、家长、乡亲们也都满眼泪水,山里娃有了接受更好教育的希望。
李修会扛起了重担,绝不辜负众乡亲的期盼,2008年,她贷款200万元扩建校园场地、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塑胶运动场、阅览室、室内多功能活动中心、信息技术室及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等。
为了满足父老乡亲的强烈愿望,让爱的教育延续和传递,李修会于2013年又创办了新苗实验中学,建起了物化生实验室,添置了电子白板等现代教育教学设备,建立了暖心的亲情视频室。孩子们不仅有了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还有了足以和城里学校媲美的活动场地。她终于实现了“给孩子们一个家”的目标。

新苗实验学校场景(一)
至此,新苗实验学校发展到33个教学班,1700多名在校学生,157名教职员工,3万多平米的优美校园,学生来自全国13个省,26个市区县,生源由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倒流,这是怎样的奇迹!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有父老乡亲的支持,有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有李修会的百折不回,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不会被辜负。
新苗实验学校的在校生中,90.5%都是留守儿童,每个留守儿童都有值得关注的故事,每一名贫寒儿童的家庭都有一些难以言状的事情,每一名残疾孩子,都有伤心痛苦的往事。
为了让每一个鲜活而幼小的生命都能得到悉心呵护,新苗学校从实际出发,确立了“不抛弃、不放弃、不嫌弃”的办学理念,努力营造“家文化”的校园气氛,使所有孩子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形成了“生命呵护生命,生命影响生命,生命成就生命”的办学特色。

优秀学生在李校长家中吃荣誉饭
家住四川古蔺小村庄的胡同学,10岁时因车祸高位截肢,十分自卑,性格也变得孤僻、敏感和严重抑郁,不得不辍学,没有一所学校愿意接收他。他的母亲抱一线希望,辗转到新苗学校门口,等候到李校长,哭诉道:“李老师啊,您一定要救救我的孩子,如果你都不收留他,他这一辈子真的就完了!”“孩子就交给我们,你放心吧!”李修会投去坚定的目光,毅然决定把孩子收下。
胡同学刚进校时,常独自拄着拐杖,漫无目的在校园游荡。每当体育课,他总是独自躲在花园一角,茫然地看着天空,李修会关切的走近他,摸着他的头,柔声道:“谁规定一条腿不能上体育课,你不妨大胆试一试吧!”此后,体育课上总会出现一个拄着拐杖奔跑、游戏、运动的孩子。胡同学爱上了打篮球,他已经能够扔掉拐杖,单脚跳着、跑着、运球、抢球、投球啦!
然而,一个晴天霹雳打破了大家的欣喜,胡同学的母亲意外身亡。这一噩耗,使已经充满朝气的孩子又跌入到人生的低谷,他的表现又回到了原点。对此李修会把孩子叫到家里,亲切地对他说:“孩子,勇敢些,以后我就是你的妈妈,新苗就是你的家。”
在学校精心照顾培养下,胡同学凭着顽强毅力,2015年选入国家队,成为一名优秀的国家级运动员。参加第九届残运会,荣获轮椅击剑银牌。2018年10月,在印尼雅加达举办的亚洲残运会上,荣获了轮椅竞滑100米银牌。现在,他正在中国上海残疾人训练基地集训,备战东京残奥会。

学校部分残疾孩子

李校长和部分特殊家庭的孩子在一起
35年来,胡同学的成长,只是一个缩影。在新苗这个大家庭,孩子们感受到了爱,逐渐学习和懂得珍惜生命,关心亲人,关爱他人。崭新的天空已为山里的孩子打开了一扇茁壮成长的大门。
8500名山里娃在新苗实验学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2500名孩子考入重点高中,3200名孩子升入大学,900名贫困孩子得到资助,500多名残疾、智障儿童完成了基础教育。
更值得一提的是,李修会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孩子,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办学之路。
摩尼镇因特殊地理位置和历史积淀,一度成为毒品泛滥的重灾区,不少孩子和家庭深受其害,有的因吸毒失去了生命。那些年月,李修会经常看到的、听到的是母亲的泪、妻子的血、孩子的伤。是吸毒者的痛苦,贩毒者的张狂。李修会决心要将禁毒知识传授给孩子们,要与毒品抗争到底。
在学校召开的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她多次讲述因吸毒而发生的惨剧,要切断毒根,必须从娃娃抓起。学校必须将毒品预防教育和文化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长抓不懈。无论学校如何发展,只要毒品存在一天,这项原则就坚持一天。以“学校教育学生,学生影响家长,家长感染社会”,小手牵大手,使受益的孩子和家庭不计其数。
小钟同学的四邻有几人涉毒,小钟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担心孩子在耳濡目染中走上吸毒的不归路,小钟父母硬是把已上四年级的小钟转到了新苗就读。在新苗这一方净土,小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德智体美劳,一样也不少,一样也不差……。现在小钟就读于国防科技大学,自己做到了自强不息,百毒不侵。
李修会将毒品预防教育的工作方式,发展到村校共建、企校共建和校校联盟,并与北京大学、四川警察学院等共建共育,将毒品预防教育以学校为起点,辐射到各单位、各机关和各村社等,组建起校内外禁毒志愿者2万余人,为山区禁毒做出了很大贡献,学校被评为“全国毒品预防教育先进学校”,“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示范学校”,“李修会被评为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
李修会用三十五年的努力,让每一个故事都有了美好的继续,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使学校成为了乌蒙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摇篮。
执着追求得天助,辛勤耕耘结硕果。李修会和她创办的学校,获得诸多成果,受到党和国家的充分肯定和鼓励。新苗实验学校8分钟的教育视频,在国务院办公厅,向30多位部级领导干部和全国3000多万干部播放,得到赞誉;新苗实验学校被评为“全国百强特色学校”,“中国特色教育实验校”。李修会先后被评为“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这真是修德育才存大爱,会心施教留芳名。
李修会常说:“我能走到今天,新苗能发展到现在,是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好政策造就的,是父老乡亲的信任成就的。我生于斯,长于斯,唯有将生命和热血融入这一方山山水水,才能报答与感恩这一片乡土乡情。”这就是一名平凡的共产党员最纯朴的情感与初心。作者张泓;来:通世智库;编撰:张小青】

新苗实验学校场景(二)
作者:张泓 《地球》杂志原执行总编辑兼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