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社会经济第一网

通世智库:鲜活生命定格在22岁和20天—在陈若克母女合葬墓前的沉思

2021-11-08 09:38栏目:资讯
TAG:

“孩子,你来到世上,没有喝妈妈一口奶,现在就要和妈妈一起离开这个世界了,你就吸一口妈妈的血吧!” “ 这是1941年11月26日,年仅22岁的陈若克烈士在英勇就义前,让出生20天的小女儿吮吸她咬破手指淌出的“血奶”时说的话。随后这对母女就被残忍的日本侵略者用刺刀活活地捅死了,整整捅了27刀……就这样,母女两个鲜活的生命分别定格在22岁和20天;就这样,一个彰显中华儿女“威武不能屈”民族气节的“血奶”乳儿的故事从此成为千古绝唱。作者樊国安;来:通世智库;编撰:张小青】


身穿八路军军装的陈若克
今年的深秋时节,笔者从千里之外来到山东省蒙阴县孟良崮烈士陵园,怀着无比虔敬的心情瞻仰了陈若克母女的合葬墓,只见一块青黑色的墓碑镌刻着“陈若克烈士之墓”;墓碑背后一座圆形的坟茔里安葬着她们母女俩的遗骸。
伫立在庄严肃穆的墓碑前,凝望挺拔葱郁的松柏,笔者的脑海忽然浮现出了80年前陈若克烈士携幼女舍身就义,慷慨赴死,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历史一幕……
1941年11月4日,中共山东分局书记兼八路军第一纵队政委朱瑞将军的爱人、时任中共山东分局妇委委员、省妇救会执委、省临时参议员的陈若克和八路军鲁中军区独立团的部分官兵,在蒙阴县东北部的大崮山被日军包围,她怀着8个月的身孕和八路军战士一起战斗,打退了日军的十几次冲锋。11月7日深夜,当日军从山后偷袭来时,陈若克和八路军官兵掩埋好牺牲的战友,将山上的仓库及兵工厂炸毁后,用绳索从大崮山山顶缓慢地往下撤退。
陈若克由于阵痛加剧,行动越来越缓慢,渐渐地与突围的队伍失去了联系。艰难地走了五六个钟头后,她终于支撑不住了,去附近村里找老大娘帮忙接生的警卫员还没有返回来,她就生下了孩子。孩子的哭声引来了搜山的日军。陈若克马上下意识地伸手掏枪,可是,手枪在大崮山时已经让给阻击敌人的战友了。她怒目圆睁地徒手与日军拼命。日军一看,这个弱小的女人也太凶了,上去就是一枪托,把她砸昏在地。陈若克就这样被俘了。
敌人并不知陈若克是何许人也,只觉得这个女人很凶,表情凶,说话凶,一点都没有刚生过孩子的柔弱,更没有普通中国女人的胆怯。给她吃的,她不要;问她什么,全不说。原打算把她枪毙算了,又觉得这个女人不一般,也许很有来头。于是就把陈若克用铁丝捆住手脚,关在一间小屋里。一天一夜之后,陈若克竟然水米未沾。最后,敌人决定把陈若克母女押往驻扎在沂水城里的日本宪兵司令部。
马夫把陈若克横放在马背上,把她的手脚用绳子拴在马鞍上,把刚出生的婴儿装进一条马料袋里,搭在了马背上。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母女俩就这样在马背上被颠簸折磨了数小时之久。幼小鲜嫩的婴儿被坚硬、冰凉的马草扎得疼痛难忍,扯着小嗓子拼命地哭啊哭啊,哭的嗓子都嘶哑了。
从蒙阴县大崮山到沂水县城有一百多里的路途,看着已经无力哭喊的女儿,陈若克真是万箭钻心,那是她和朱瑞将军的孩子啊!那是她的心肝骨肉啊!陈若克顽强地忍受着,没有在侵略者面前掉下一滴软弱的眼泪。
押到沂水县城后,日本宪兵队队长亲自提审陈若克:“你是哪里人?” “听我是哪里,就是哪里的!” “你丈夫是谁?” “我丈夫是抗战的!” “你呢?” “我也是抗战的!”陈若克甩给翻译官一脸的坚强和仇恨,不仅翻译官受窘,连宪兵队队长都觉得无言以对了。看到敌人不说话,陈若克催促道:“还问什么?快点枪毙好了!” “枪毙?”敌人冷笑着说:“没那么容易,还得赔上一颗子弹哩。” “那就刀杀!” “刀杀还得用力气哩。” “随你的便!”此后陈若克再也不做声了。
对于死,陈若克是随时准备着的。两年前她就向丈夫朱瑞将军要了一支手枪。从干娘家分别的晚上,朱瑞还提醒她,手枪还是要带着呀!她向丈夫会意地点点头,只是,当她真的想要慷慨赴死时,手枪却没在身边,命运之神要给她更高难度的人生考验。
日本侵略者用烧红的烙铁烙在她的前胸后背,她惨叫一声昏死过去。醒来后,再次问她:“你是干什么的?” “我是抗日的!” “你丈夫是干什么的?” “就是打你们的!”之后,陈若克对敌人再也不屑理会。
日本侵略者想用暴力摧毁一个中国八路军女战士意志的企图失败了。陈若克被抬进牢房,脑袋上包着纱布,遍体鳞伤,厚厚的纱布被血浸透了,一只眼睛几乎失明,伤得很重。身边的小女儿干涩地哭泣着。见此情景,牢房里原先被俘的一位战友忍不住哭了起来。陈若克微微睁开眼睛,用坚定的语气吐出一句话:“哭什么?在日本侵略者面前,我们八路军战士绝不能掉一滴眼泪!”
敌人换了一种方法来对付陈若克。看到陈若克没有奶水哺乳女儿,就把一瓶牛奶送到牢里来。“我们知道你是八路军,你很坚强。可你同时也是孩子的母亲,难道你一点都不心疼你的孩子吗?”翻译官按着日本人的意思,试图说服陈若克。孩子饿得几乎哭不出声了,干瘪的小嘴一张一合地翕动着,用绝望渴求的眼神望着自己的母亲。此时此刻,陈若克的心顿时让孩子求助的眼光揉碎了,作为一个母亲,她心疼关爱自己的爱女,她也不想让自己的幼女忍受饥饿的煎熬,但是身为一个堂堂正正地的中国人,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一个八路军女战士,在凶残的侵略者面前,更要体现出“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决不能让敌人借“怜子之情”来软化和松懈自己的斗志!于是她果断地把敌人送来的牛奶砰的一声摔在地下,说:“要杀就杀,要砍就砍!”
1941年11月26日, 在临刑前,陈若克用自己裹伤的纱布特意给小女儿做了一顶小白帽,从自己内衣上撕下一块红布叠成了一颗小五星,缀在了小白帽上,端端正正地给女儿戴在了头上,帽子上的小五星显得格外鲜艳,小姑娘活脱脱地被打扮成了一个威武英俊的八路军小战士模样。她非常吃力地揽过孩子,咬破自己的手指,把殷红的鲜血送到女儿的嘴里,喃喃地说:“孩子,你来到世上,没有吃妈妈一口奶,就要和妈妈一起离开这个世界了,你就吸一口妈妈的血吧。”此时此刻,她的心里是多么的疼痛,多么的纠结,因为女儿还没来的及看上爸爸一眼,爸爸也没有看上女儿一眼啊……
一个老乡想帮她抚养女儿,她没有答应。在陈若克看来,整个中华民族都在苦难中,自己孩子的性命算不了什么,索性拼上自己的”这一块血肉“,让日本侵略者知道我和我的女儿是有骨气的中国人!让他们知道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陈若克大义凛然的壮举极大地震撼了敌人,曾经审讯过她的日军悄悄议论说:“这个带小孩的女八路真厉害!审了几天闹了几天,一点也不怕,又喊口号又唱歌,最后连自己的孩子都舍得拼上!有这种骨气的民族难以征服!”
1941年12月中旬,陈若克母女的遗体被我方人员秘密运到了沂南县东辛庄村。“沂蒙母亲”王换于卖了自家的三亩地,购置了一大一小两口棺材,流着眼泪为陈若克母女做了寿衣,把她们隐蔽安葬在村东头她家的地里。按着当地的风俗,只有自家人才能埋葬在自家的地里。王换于老人是朱瑞将军和陈若克的“干娘”,她当年在东辛庄村自家的百年老屋,曾经为他们举办了一个简朴的婚礼。
下葬那天,匆匆赶来的朱瑞将军执意要看妻子和女儿最后一眼,干娘王换于说啥也不让看,因为太惨了——陈若克的头被敌人割掉,身上体无完肤,衣服凌乱不堪。唯有腰中还系着朱瑞将军送给她的一条腰带,那是他们爱情的见证。
1942年7月7日,朱瑞将军撰写了《悼陈若克同志》的文章:“她死得太早,是革命的损失!妇女的损失!也是我的损失!因为我们是衷心相爱的夫妻和战友啊!但她的死又是党的光荣!妇女的光荣!也是我的光荣!因为她和我们前后的两个孩子,都是为革命而牺牲了……以牙还牙,以血还血,让我们心里永远联结着亲爱与仇恨,一直斗争到最后的胜利吧!”

陈若克和朱瑞将军夫妻合影
在“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有一幅朱瑞将军当年为陈若克母女遗骨入殓抬棺的照片,只见他双膝跪地,泪流满面,悲恸欲绝:因为他抬的是与自己相濡以沫多年的战友和爱妻的遗骸;因为他抬的是与自己骨肉相连的小女儿遗骸,这种和至亲至爱亲人的生离死别,阴阳两隔,对活着的亲人的心灵创痛何止是撕肝裂胆?何止是痛彻心扉?
全国解放后,沂蒙人民为纪念这位“威武不屈”的抗日英雄,把陈若克母女遗骨迁葬到孟良崮烈士陵园,并为其树碑立传。
在陈若克母女合葬墓后面,是一片以一个个五角星为碑的烈士墓群,他们是解放战争时期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2865名革命烈士,牺牲时的平均年龄是23岁。陈若克的小女儿是安息在这座烈士陵园中年龄最小的“八路军小战士”。
望着矗立在苍松翠柏之中的陈若克母女合葬墓的大理石墓碑,笔者陷入了遐想和沉思,墓碑上虽然没有镌刻这位可敬可爱的小姑娘的名字,甚至她还没有来得及在人世间留下自己的名字,甚至也没有什么荣誉称号,她生前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但是,我仿佛看到这位“八路军小战士”的矫健身影浮现在黑色大理石墓碑上,在笑呵呵地向我们频频招手,模样是那么地英俊!那么地威武!尤其是帽子上的那颗小五星闪闪发光,格外地鲜艳,格外地醒目……作者樊国安;来:通世智库;编撰:张小青】
作者简介
〖樊国安:出生于1951年,资深媒体人,曾获天津市首届“十佳记者”称号,作品入选中国新闻奖,事迹入选《中国记者》杂志和《中国高级记者成名作透视》一书;知名文学人,发表多篇散文、文学传记及电视剧本。出版有散文集《我从老区旬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