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社会经济第一网

高盛揭晓2022“巾帼圆梦”全球成长奖 中国女性企业家占全球四分之一

2022-03-21 12:36栏目:资讯
TAG:

  高盛于近日揭晓2022年 “巾帼圆梦” 全球成长奖名单,表彰高盛 “巾帼圆梦” 优秀学员,并继续支持女性在经济发展中持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全球16位获奖女性企业家中,四位来自中国内地的杰出女性领导者凭借在疫情冲击下领导业务持续发展、在抵御疫情冲击的同时坚持回馈社会等突出表现,在今年的评奖过程中脱颖而出。她们是:高盛“巾帼圆梦”清华大学第六期毕业学员、CODINGFY CLOUD联合创始人于媛媛; 高盛“巾帼圆梦”清华大学第十期毕业学员、新疆善乐创业职业培训学校、海南善乐教育培训有限公司创始人、新疆善乐创业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新疆善乐之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阿依吐尔逊·肉苏力;高盛“巾帼圆梦”云南大学第四期毕业学员、昆明五华优才教育培训学校(UC教育)创始人李灵;高盛“巾帼圆梦”西南财经大学第三期毕业学员、智汇青年创业孵化园创始人夏春芬。

  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盛中国投资银行部联席主管范翔表示:“女性企业家在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以来,高盛通过‘巾帼女性’项目在全球积极为这些女性领导者提供商业及管理培训、辅导,为她们搭建业务网络和资本支持。我们很高兴看到落地在中国的项目人才辈出,在支持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回馈社会等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高盛于2021年完成的调研发现,中国女性创业者正蓄势待发,有望在后疫情环境下取得成功。中国市场相关三大发现包括:

  · 中国对疫情快速有效的控制让绝大多数(94%)中国“巾帼圆梦”企业存续至今,60%的受访企业增加或维持了雇员规模。86%受访者表示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高于全球78%的水平;

  · 75%的中国毕业学员进行了业务模式转型或调整,高于全球数据五个基点。其中数字化工具的应用水平达15%,居全球领先水平。90%的中国受访者认为,疫情下加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工作模式转型让女性企业领袖的工作更加便捷;

  · 58%受访中国女性创业者认为,“超越利润以外的追求”同样非常重要。78%的受访者在新冠疫情爆发后仍通过各类方式回馈当地社区。

  活动首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李纪珍受邀与四位获奖创业女性座谈,深入交流各企业现阶段业务发展的方向和困难,为其提供实操及战略建议。李纪珍教授表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特别是女性创业教育。我们与高盛合作多年,共同为‘巾帼女性’学员提供长期的支持。”

  在疫情影响下,几位女性创业者提出了线下向线上模式转型,如何在线上突出差异化竞争优势问题。李纪珍教授认为:“疫情加速了数字时代的到来,线上模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区域市场的壁垒,也带来了新的竞争,对初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数字化转型,创业者更要发挥自身核心业务优势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企业如能妥善梳理业务网络资源,重新规划线上用户类型和定位,根据用户的核心目标开发与之匹配的内容开发、功能设置、线上服务模式等方面,有望在数字化时代取得更加蓬勃的发展。”

  2021年,高盛通过一系列圆桌讨论、校友峰会、专家交流等活动持续为中国 “巾帼圆梦” 学员提供支持;联合清华大学共同开展 “巾帼圆梦” 学员专属线上直播课系列,就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中小企业融资等课题邀请清华大学资深学者进行专题辅导。

  高盛“巾帼圆梦”全球成长奖是面向其 “巾帼圆梦”学员打造的项目。该项目通过层层筛选,将为获奖者提供高盛资深管理层教练培训,探讨其业务挑战和成长计划;市场营销、领导力及稳健能力发展等由高盛合伙作伴提供的业务技能培训。获奖者还将与全球高盛团队、“巾帼女性”毕业学员建立联系网络。

  高盛“巾帼圆梦”万名女性创业助学计划为全球女性企业家提供商业和管理教育、导师辅导、社交网络和融资渠道,从而促进经济发展。2009年计划落地中国以来,超过1940名女性中小企业创业家毕业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云南大学四所合作院校。

  事实上, 高盛中国过去一直以来,在推动企业文化多样化包容性方面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推动性别平等方面, 范翔介绍,在2018 年,高盛宣布将全球分析师及经理层(A&A)女性员工比例提升至50%的承诺。高盛在中国的整体女性员工比例自2020年以来已经超过了50%,领先全球的水平。

  那么高盛如何做到在推动性别平等、多元化、包容性的同时,又不损失效率和公平呢?

  对此范翔表示,尽管我们在招聘初期坚持男女员工1:1原则,但男女员工在考虑晋升的时候,仍然需要员工们公平去竞争,不能为了提升女性比例而提升女性比例。当然我们会考虑在培养政策上给女性员工一些倾斜,比如说WCSI(女性职业发展策略项目)等很多项目都是专门为女性员工设计的,但真正到晋升和考评时,则一直执行同样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