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节约型社会企业责无旁贷
海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企业很大,有两家上市公司,海螺水泥H股、A股,海螺型材A股。2004年,海螺集团共销售水泥和商品熟料5556万吨,水泥主业连续11年全国第一,按产能排序已进入世界10强,位居第六;塑料型材产销40万吨,名列世界前列。全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20亿元(含税),以骄人的业绩入榜中国企业500强第116位。
日前,在记者的几天采访中发现,海螺集团不仅是一个发展势头很好的特大型企业集团,还是一个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典范。他们从战略布局、设备和技术的领先、管理科学规范等方面,一步步把企业建设成资源循环利用、环境治理到位、高效和谐的经济体。
战略布局体现智慧胆略
海螺的主导产品是水泥,在近10年的时间内,海螺从一个资产只有4.6亿元、年产仅150万吨的山区小水泥厂,发展成今天总资产达210亿元,参股控股子公司80多家,分布在中国10个省、市、自治区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一核裂变式的发展,体现出海螺集团管理核心在战略布局上的智慧和胆略。其要领既是要抢占资源,进行科学的市场布局,更重要的是,每一处布局都体现环境综合规划,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原料、生产、运输等组成企业最基本的生产经营程序,一一按循环经济理念科学建设。
在记者走访的白马山、铜陵、池州3个海螺水泥生产企业中,每一处都体现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这3个企业选址都在距矿山和码头、铁运较近的地方。记者看到,从矿山上开采的矿石顺着密封的运输管道直接运送到储矿仓,再由储矿仓密封运送到煅烧炉,生产出来的水泥熟料同样顺着密封传送管道运往临近的码头,通过那里的船只将海螺水泥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据了解,海螺在全国的所有水泥企业几乎都是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进行科学建设的。矿石垂手可及,煤等主要辅料运输畅通,产品更容易运出,每个企业都靠近稳定的电源,用电都能得到保证。从合理布局上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独占先机。经不完全测算,海螺的这种科学化战略布局,一年可节约各种运行成本数以亿元。
在战略布局过程中,有很多选址上的故事,仅池州海螺水泥选址便来回进行了17次,其间的艰难和辛酸可想而知,但海螺人最终还是拥有了这块风水宝地,因为这里符合节约型和循环经济建设的要求。
先进技术保证节约实现
有人说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的研发和运用是水泥建材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多年前,这一技术一直被国外少数水泥巨头所垄断。20世纪末,海螺集团整合国内外水泥业科技精英,大胆地向这一领域进发。
通过多年自主研发和实践,逐步掌握了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的核心技术,实现了装备国产化建设。这一技术上的突破,不仅推动了我国水泥工业的技术进步,加速了华东地区水泥工业的结构调整步伐,更重要的是使海螺集团水泥产能迅速扩张,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目前,该集团拥有8条日产2500吨、17条日产5000吨、1条日产8000吨、4条日产1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投入运营。其中,日产1万吨生产线世界上仅有7条,海螺就占有4条,这4条生产线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均领先于世界其它同类生产线5至10年。
高新技术的运用在提高了生产力的同时,资源有效利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产品质量上都得到了很大改善。生产线的设计和建设体现了循环理念,矿山上包括灌木、少量泥灰均能被利用,没有一点废弃。在铜陵、池州两水泥生产企业,拥有全国最大的两处非煤大型露天矿开采矿场。在这里,记者只看到比足球场还大的采矿场平整得像操场,根本看不到一处矿石或杂物乱堆乱放的现象。由于生产线实行全封闭运行,没有产生沙尘、废气、废渣等有害物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海螺先进技术工艺的大量运用,实现了一些主要设备的国产化,节约了大量建设资金。据正在指挥施工建设的海螺白马山水泥厂厂长华玉舟介绍,目前建设的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所有设备几乎全部实现国产化,仅此一项就为企业节约投资数千万元。在谈到国产设备能否保证产品品质和环保要求时,这位厂长很肯定地说,产品的质量绝对没有问题,这是多次实践所证实的。至于环保,由于白马山水泥厂离芜湖市较近,因此集团董事长郭文叁明确要求,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把企业建设成环境保护的示范工程,力求不让有害烟尘和不良噪音侵害周边市民。其实,就目前海螺的科技进步水平,完全有能力达到这一目标。
先进的技术也确实保证了绿色生态的厂区环境,无论在铜陵海螺,还是在池州海螺,依山傍水的景致、百鸟栖身的和谐、整洁宁静的夜晚,真的让人有诗一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