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业节能减排取成效
创新能拯救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您如果不信,就请来看一看这个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工厂。
2004年初的中国北车集团天津机车车辆机械厂全年销售收入仅有1.47亿元,银行贷款高达2.2亿元,4000多名职工月均工资不到400元,且没有医疗保险。企业亏损严重,负债累累,难以为继。53岁的宗保全临危受命,从大连机车厂来到天津,担负起厂长重任———怎样使工厂起死回生牽惟有创新。
一篇成果不菲的“水文章”
天津厂地处市区新开河附近,津浦、京津铁路联络线通过这里。厂区地势低洼,上世纪80年代前还有几片长满芦苇的水坑,夏季有时还会被大雨浸泡,水最深时达到2.24米。为了保证安全运输和生产,铁路部门在铁路涵洞旁建了排水泵站,把积水排入市政管道,虽然每天有100多吨地表水白白排走,但为工厂解决了恶劣外部环境问题。可工厂还在效益低谷里徘徊,旧的思维定式僵化太深,要走出一条新的路子,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定位,形成新的理念和思路。
为使节约资源形成一种理念和习惯,宣传部在厂报上开展征文活动,开辟学习体会专栏,组织召开车间班组座谈会,将节约和降低成本与岗位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在组织手段上,各分厂和车间都建立目标成本,制定配套措施。同时工厂成立经营监控办公室,监督检查各项措施的落实,不断将节约、降低成本工作由认识层面推进到操作层面。
比如过去的一汪污泥满池的臭水,现在已改造成美丽的喷泉景观。碧绿的水中一群群白鹅、红嘴鸭、鸳鸯在悠闲地嬉戏,五彩纷呈的鱼儿在尽情地追逐,一行行白鸽围绕池水展翅飞翔,一只只蓝孔雀在池边的金凤园里比翼开屏。这水池不仅是景观,它还有更重要的作用呢。在水处理站,在45米高的水塔里,矗立着一个火箭样式的沙滤器,收集上来的水经过沉淀池、沙滤器进行处理,处理后,水的浑浊度减到0.82NTU,自来水的合格指标为3NTU。工厂把这些水,经过水塔,输送到厂区进行再利用。
过去曾是用水大户的天津厂,如今一跃成为天津市的节水大户。媒体纷纷前来关注,主题就是:“天津厂的‘水文章’做得好!”
一条价廉高效的“热能链”
职工洗澡,需要热水;职工热饭,需要蒸汽,一台10吨锅炉做这些职工福利的事,过去在国企是天经地义的事,但一台10吨锅炉一年得花120万元。宗保全说:“这不仅是费用问题,小锅炉还要向大气层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这是对环境的不负责任!”2006年厂办公会做出决定:立即关停10吨锅炉。
锅炉关了,3000名职工洗澡问题怎样解决?为此,当时还是弹簧车间主任的王彦明动起了脑子。经过反复试验,他展示了一个杰作:把生产过程中冷却零件用的已经变热的工业水输送到管道中,通过热交换器加热自来水,供应到职工洗浴的储水罐中,根据温度计显示的水温,还可自行添加凉水控制温度。大伙给这项杰作取了个名字———热能链。动力车间利用大型空气压缩机的工作热能将水槽中的自来水加热,就是三九严寒职工的洗澡水也能达到50多度。这满足了近千名冷加工职工和管理干部洗浴的需求。以往用锅炉蒸汽加热洗澡水,一个浴室每月需要38吨煤,按照一吨煤500元计算,一个浴室每月就要1900元的煤。用这条“热能链”不但更好地解决了全厂职工洗浴问题,全年还能节约费用达90多万元。
2006年秋天,宗厂长又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把剩余的生产余热热能利用延伸到暖气采暖上。铸铁和热处理车间担当了“试验田”,敷管道、安暖气,好一通忙活,一个冬天下来,效果还不错,室内温度达到了标准范围,使供热面积由原来的11多万平方米减少近4万平方米。当初提出疑问的人,此时都佩服得直竖大拇指。
冬季只运行一台20吨锅炉,供厂区和家属院采暖,这在工厂的历史上是一个大胆的实践和跨越牞使一个采暖期500多万元的成本费用和对大气的烟尘排放量双双实现了减半,成为循环经济利用的典型代表———利用生产过程中冷却零件用的变热工业水通过热交换器加热自来水,给职工洗澡提供热水、给职工取暖提供热源,完全是把可能浪费掉的资源重新利用起来了,而且让它创造出了更大的价值。原料、催化剂、产品和废品循环利用,真正实现了循环经济。这不但有利于保护环境,而且对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企业成本、节约社会资源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一个和谐向上的“民心工程”
经过3年多的努力,天津厂“浴火重生”;2003年至2006年3年中销售收入翻了一番,年均增长率达到26%以上,万元产值能耗年均下降了21.7%。2006年与2005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加16.11%的情况下,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34吨标准煤,同比减少了0.12吨标煤/万元,下降了26.01%;用煤同比减少消耗2477吨,下降了28%;照明用电同比减少了5.48万度,下降了13.4%;自来水用量同比减少7.85万吨,下降了30%;化学耗氧量同比下降了9.5%。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使企业增强了整体赢利能力,仅2006年余能余热利用工程和各种节水项目就节约了近150万元的资金。
过去多少年来,天津厂员工的工作餐大多都是自带或到工厂蒸饭。当时每个车间都安装了蒸饭箱。蒸饭箱能源浪费是很大的,有时只有几个饭盒也要冒着呼呼的蒸汽蒸上几个小时,而且也耽误生产,员工要用半个小时工作时间去做饭,还要提前10分钟取饭。特别是集体作业的生产流水线上,就是一个人去做饭也时常要按需要停下来等待,影响了生产和工作效率。工厂关停了10吨锅炉后,把节约下来的资金补贴给员工,每餐5元,三菜一汤饭管饱,5个供餐公司中标送餐,在不断竞争中提高饭菜品种质量。职工们吃上了工作餐后,普遍感到省去了日复一日的带饭、做饭、买饭的辛苦之劳,节约了人力、时间和能耗,既省钱又方便,不仅使员工心情舒畅,而且再干起活来有精神、有劲头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这些能极大地激发起职工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