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社会经济第一网

海归先赚“经验值”才能享高薪

2016-12-28 10:02栏目:资讯
TAG:

 截至2012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已达109万人,仅过去5年回国的人数就达80余万。大型人力资源机构科锐国际最新发布的《2013中国海归人才职业现状调研》显示,逾八成海归对薪酬不满意,近六成海归一年内就打算跳槽。
    回国奋斗数年后,为何海归们薪酬满意度那么低、职业稳定性也不佳?留学经历究竟有没有让他们获得职场优越感或特殊机会?为此,记者连日来采访了多名海归白领、人力资源专家。
【调查】
海归跳槽首选外企
    约500名海归人才在今年3月期间接受了这项职业现状调研。他们中有的是刚回国不久的“新鲜海归”,也有不少回国奋斗多年的“资深海归”。
    调查结果显示,92%的受访者期待今年的调薪幅度不低于10%,其中,甚至有16%的海归白领期待调薪幅度不低于30%。然而现实比较苍白——实际只有31%的受访者调薪幅度高于10%,37%的受访者调薪幅度甚至低于5%。在巨大的心理落差下,仅有15.5%的受访者对薪酬感到满意。
    影响海归们跳槽的因素,依次为薪酬 (74%)、职业发展(68%)、福利 (43%)、行业前景(42%)、工作环境(36%)、公司业绩(35%)、企业文化(35%)、工作与生活平衡 (33%)、个人兴趣(22%)、领导力(21%)、工作压力(15%)、人际关系(10%)。对薪酬的失望导致59%的受访者打算一年之内就跳槽,45%的海归白领希望跳槽带来的薪酬涨幅不低于30%。
    79%的受访海归在跳槽时,倾向去外企工作,其中又以欧美独资企业为先。最受海归青睐的前三大行业,分别为IT、金融和消费品行业,其他热门行业依次是服务、医疗、地产、能源、汽车、零售、机械制造、化工、物流等。
【案例】
海归没有职场优越感
    今年32岁的关群(化名)是一家外资零售企业的品牌经理。 2008年,她在英国获得经济管理硕士学位,不巧遇上金融危机,留学生在当地很难找到工作机会。回国后,关群的第一份工作是财经记者,年薪12万元。
    4年后,关群再次申请英国的学校,希望能重获充电机会。可惜,学校虽然发来录取通知书,却没有奖学金。正犹豫时,猎头为她带来一个转行的机会。经过几轮面试,关群成功获得目前这份年薪40万元的工作。比起刚回国时的起薪,涨幅超过200%,关群对此很满意。同时,转行令她学到更多新事物,相当于充电,“我已过试用期,负责的项目刚开始成型,不论成败,都是一段不错的经历。 ”
    关群认为,海外经历在求职时是一块敲门砖,一些企业确实会因为求职者的“海归”身份而更倾向录用,譬如一些奢侈品公司会优先录用有欧洲留学背景的人。但入职后,一切还是得看工作能力、工作态度。 “我是海归没错,但公司里外籍人士、海归的比例非常高,所有没什么优越感。 ”关群说,“海归”身份带来的更多是压力,“我发现很多没有海外求学、工作经历的人,却英语好、见识广,比我这个海归还强。所以觉得英语、见识不及别人时,会觉得很惭愧。 ”
建议:始终保持外语水平的领先
    对于 “新鲜海归”,关群认为最要紧的是“语言千万不能扔”,一旦发现语言退步了,一定要马上捡起来。她回国后深深意识到,在国外的经历和收获,或许能在面试、工作中起到作用,但这一切需要依靠语言传递。她说,“譬如,我面试现在这份工作时,上司是英国人,我讲了许多在英国留学时的感受,又讲了对当地设计水平的印象,涉及到了面试工作的内容,一下子将局面打开,活跃了面试气氛。而这些内容,都依赖语言传递。 ”
赚“经验值”忍低薪酬
    28岁的徐周(化名)在加拿大攻读了四年酒店管理后,2007年回国。因缺乏工作经验,仅凭学历难以进入国内酒店的核心部门,为尽快工作不再增加家庭负担,徐周放弃专业,进入一家外资背景的商业地产企业市场部工作,年薪4万元。
    歪打正着的选择,令徐周进入目前中国最热门的行业之一。 2010年,徐周跳槽去了另一家商业地产外企,从事招商工作。此后又经历一次跳槽,徐周加入目前所在公司,依然是一家外企,依然负责招商。尽管目前的年薪较之6年前的起薪,已涨了四倍,但他对薪酬及今年的调薪幅度都不满意。 “这家公司的特点就是薪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同时提供终生制合同、期权和分红,公司希望员工能随企业长期发展。 ”徐周说,他暂时没有短期内跳槽的打算,吸引他暂时留下的原因,并非那些长期激励措施,而是公司提供的平台,能令他获得更多招商、运营方面的经验。在赚到这些“经验值”前,徐周决定忽略偏低的薪酬。
    徐周说,刚回国的时候,由于只有学历、没有经验,“海归”身份并未带给他任何优势。随着工作资历渐长,海外经历培养出的语言能力,令他在目前的工作环境里脱颖而出。“我的英语比其他同事好,总部领导层来上海视察都由我陪同,也因此有机会接近高层、有机会表现。 ”徐周说,由于他对外国人的沟通方式和思维方式更熟悉,因此也能更快得到认同。
建议:“中间人群”不必出国读书
    对于“准海归”,徐周建议,“如果是考不进国内大学的中学生,或是为了去读国外更好学校的优异生,那就去留学,处于中间部分的人还是呆在国内读书吧,因为留学成本很高,回来后相比国内一本的毕业生,也没有明显竞争优势。 ”对于刚回国的“新鲜海归”,徐周的建议是踏踏实实、认真地学习社会经验,积累包括工作上的专业经验、待人接物的经验,未来职业发展中,这些比学历更重要。
【观点】
企业只为实际价值买单
    “现在的企业是基于员工的业绩表现支付薪酬,不是基于潜能支付薪酬。企业已经从仰望海归人才的价值,转变为追求实际体验,即你的潜能到底能创造多少业绩”,在人力资源和咨询领域具有十多年经验的于丽娜认为,海归具备的优势,通常是知识领先,而这种软实力在企业里要落地、转化成生产力,需要适应调整期,在此之后能产生的价值,是一种远期价值,企业在短期内看不到,因此产生的不确定性,使企业不愿付出过高人力成本。
    于丽娜表示,多年前,海归回国后单纯靠知识领先就能获得企业青睐,现在已不存在这种现象,目前海归获得的薪酬增长、角色定位,跟前几年相比有落差。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知识领先不足以解决组织问题,候选人的学历所起到的作用在下降,企业更关注候选人的经验值。
在国外多累积工作经验
    于丽娜分析,现阶段中国大量的产业转型,企业面临空前压力,渴望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不丢失市场、还能继续扩大市场。由于大量的企业处于同质化竞争格局,因此企业试图通过创新打破这种格局,而经验和知识都领先的海归人才会更有价值。所谓经验和知识都领先的海归,是指出国前从事的行业、职能,与回国后想要从事的工作有连贯性。“他们出国就读的专业,是定向学习,这类人回国后,既有知识领先的优势,又有之前的相关工作经验,能在短期内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企业愿意付出更大的代价招揽这类海归人才。 ”于丽娜说道。
    于丽娜建议,海归人才首先要找到自己的 “稀缺性”,可以从知识领先、技能领先两个维度找。其次,海归们必须对国内的人才供给有清醒认知,必须明白自己在与一群技能领先的人才竞争,相对于这群人带给企业的价值,如果是一个仅具备“知识领先”的海归,能带给企业的只是暂时不能转换成生产力的附加值。 “想明白这一点,就能有一个成熟的心态,对自己的薪酬、定位、职业发展作出合理预期。”专家强调,海归必须想清楚回国后要做什么,在国外求学期间,要多参加相关项目、积累项目经验,从而拉近自己的“知识领先”和解决中国市场实际问题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