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社会经济第一网

家族企业父传女,变异了什么?

2016-12-28 10:02栏目:资讯
TAG:

作者:记者江雪

当刘永好、宗庆后等富豪纷纷“交棒”给自己的女儿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理性地评论说,创业型企业家的精神基因需要后来者发自内心的继承与发扬,源自基因血脉的担当或许是中国目前比较科学的选择。
  未来10—15年家族企业
  迎来“接棒”高峰“接班人话题前几年就成了民营企业家与专家们共同纠结和困惑的话题。尤其是在2010年胡润百富榜上我们看到,中国亿万富豪平均43岁。这个数据预示,在未来10—15年,中国家族企业将迎来真正的‘接棒’高峰”。今年6月,一位学者与记者就这个话题做深入交流时表示。
  这位经常给民营企业家讲国学的学者表示,历史上,任何一个家族企业交接管理权都是头等大事,而传给长子、长孙属于传统的规定性场景。如今,“子承父业”传统悄然打破,挑战并颠覆中国人对“女儿身家”的传统印象。富豪的女儿以女性独特的“手腕与思维”接手或时刻准备着接手父辈数以亿计的财富与未来。
  宗庆后宣布让30岁的女儿宗馥莉“接班”后坦言,女儿的胆识和走国际化的文化底气让他惊讶。
  2012年9月,当宗馥莉看到自己的父亲以一个非上市公司董事长的身份和800亿元资产再次登上胡润百富榜榜首、《福布斯》富豪榜榜首时,作为唯一的女儿,娃哈哈集团“少当家”才真正感受到了“历史的责任有多重”。在登台接手父辈财富、挑战传统时,宗馥莉也认定了一个事实:世界的美丽风景属于勇敢的探路者。
  公众也看到,宗馥莉自2005年回国在娃哈哈的一系列举动和成就以及在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商业智慧,不亚于任何家族企业的“男子”,甚至更卓越。
  “女儿宿命”
  6月16日“父亲节”,这天很多创业者情感爆发,开始大谈特谈自己的女儿,说“女儿,老爸要重新认识你”。
  “我们的女儿大多都是80后,作为继承人,30岁前就被决定了未来50年的人生道路:出国攻读管理、金融学,然后回国入读商学院广结人脉,接通地气。”很多民营企业家直言“女儿宿命”,但也承认“她们符合时代的选择”。
  碧桂园得创始人杨国强因其儿子早夭,接班的重担就落到了13岁就开始旁听董事会会议的二女儿杨惠妍身上;2011年,只有24岁的尹索微也开始跟着年过七旬的父亲尹明善以“力帆集团董事”身份亮相。
  6月26日,在北京金融街商务中心会所,一位女企业家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我就生了一个女孩。但未来这个企业不一定是家族人继承。文化需要继承,信仰则需要自己寻求。我们这一代企业创业人不会再强调单一的血缘继承。”
  几位金融界女白领也表示:“曾经留学海外的我们见多识广,思维西化,行事做派常常迥异于学历普遍偏低、白手起家的父辈。但是,因为文化原因,我们相对那些男孩子低调很多。”
  但事实上,关于家族继承人的争论在民营企业家里对于“企业绝对不能交给未来的姑爷”的也大有人在。
  有专家分析认为,在中国,这种思想代表了财富第一代的主流意志,显示了依旧苍白和脆弱的企业价值观和文化。这样的文化也让一些家族企业失去了最好的发展机会。
  放手“让孩子在长江里喝口水”
  澳门岑展平的企业传至岑定贤时已是第三代。岑定贤演讲时最爱说的一句话是:“7年前接棒时,父亲只说了一句,‘是你的了,再见!’现在,人家介绍他时都说‘这是岑定贤的爸爸’”。
  有人说,东方式的企业传承,就像古代历史上的皇权更迭一样充满亲情张力和智慧考验。
  2013年,经济学家温元凯提醒企业家,老一辈企业家重要的是把奋斗精神传承下去,促进“富二代”成为“创二代”。
  当“饲料大王”刘永好终于决定启动交接班任务时,更多的“刘永好们”或许都会感慨万千。但那一刻,刘畅最明白自己的重要使命是“带领企业走上规范化的国际市场,为中国打造品牌。”
  著名管理专家王育琨表示,当财富成为数字,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们希冀的是百年企业、基业长青时,“富不过三代”的魔咒考验着像刘畅这样从国外留学回来,又有兴趣继承家族企业的优秀人才。
  在“基业长青———锡港澳企业家可持续发展对话”中,无锡、香港、澳门企业家都表示:在“富二代”们要努力成为“创二代”的历史阶段,女接班人更为艰难。
  企业家周建松呼吁:到了合适的时候要真心退下来、大胆地退出,放手让新生代去闯,让孩子在长江里喝口水。
  接棒,接过的是责任;
  传承,传的是奋斗不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