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社会经济第一网

莫让企业沦为地方增收“待宰羔羊”

2016-12-28 10:02栏目:资讯
TAG:


作者:孟书强
  近日,曾经创造了经济飞奔神话,一度被称为“北方小香港”的鄂尔多斯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不过,这一次引人关注的不再是让无数人羡慕嫉妒恨的财富传奇,而是因为当地的“财政恐慌”。
  这座依靠“羊、煤、土、气”等资源优势,GDP总量一度成为西北第一,人均GDP超过香港的西部新兴城市似乎正在陷入萧瑟的寒冬之中。数据显示,近年来财政收入规模一直稳居内蒙古第一位的鄂尔多斯,今年1—5月份财政收入均为负增长,增速在内蒙古垫底。
  据媒体报道,由于鄂尔多斯财政收入形势严峻,已经引起区、市两级政府部门的关注和担忧。上月中旬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相关领导专门就此奔赴鄂尔多斯调研,分析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并探讨可能的财政增收路径。
  然而,这些与增收有关的对策不禁让人有些担忧,让人怀疑地方政府部门是否开错了药。据悉,当地财政局官员向媒体介绍称,目前该地财政增收,主要是从过去“跑冒滴漏”的税收欠款中挖掘潜力。按照地方政府部门的逻辑,有钱的时候可以对企业拖欠税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政府都缺钱了,怎么还能允许企业拖欠税款?事实上,不少地方政府长期以来就是这么做的:平常企业想拖欠税款就拖欠点,一旦财政吃紧,企业就成了政府的“待宰羔羊”。
  去年年中,因为难以承受“清理欠税”的压力,中小企业叫苦不迭的情景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彼时,部分地方政府因为土地财政断炊,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财政收入告急。为了确保财政增收,一些政府部门就把目光转向了企业往年的欠税和一些原本可收可不收的“弹性空间”。在重重压力之下,一些本就负担极重的中小微企业不得已选择注销营业执照,以逃避各种税费的方式运营。另外一些中小微企业则直指政府“清理欠税”和征收过头税成为压倒它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事实上,此次被鄂尔多斯市作为主要清欠对象的煤炭支柱产业,今年的日子并不比上述中小企业的日子好过。去年以来,全国煤炭市场一直处在低迷状态。一方面煤炭的销量上不去,另一方面是价格太低。受市场因素影响,鄂尔多斯市有21%的地方煤矿已经停产。多位鄂尔多斯当地的中小煤炭企业负责人向媒体反映,依照目前的市场行情,鄂尔多斯的煤炭价格已经跌到了当地企业生产成本的边缘,甚至粉煤价格出现了倒挂的情况,企业只有通过减产,才能减少不必要的生产费用和损失,此时不减产,就意味着亏损。没有减产的企业也是挣扎在成本线上,减产只是时间问题。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政府的清欠措施会不会成为压倒这些煤炭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现在又到了年中的敏感时刻,不少地方又开始为完成上半年收支预算“双过半”的目标开始忙碌起来。这时候我们尤其需要警惕,要防止中小企业因被突击征税而濒临破产。毕竟,如果这些企业都没有了,政府税收就真的成了无米之炊了。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全国相当多地区的财政收入目标未达到年度预期,仅从前5个月地方财政收支来看,如果不算上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不少地方出现了较大的收不抵支的情况。其中内蒙古、陕西、河南、辽宁等地均表现明显。部分地区财政收入甚至接近于零增长。
  对此,各地已经开始加强税收征管力度。以内蒙古为例,内蒙古财政厅在5月上中旬组成10个组,督促各地确保完成“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任务。5月24日,内蒙古财政厅办公会议,再次明确要求努力实现全年财政收入目标任务。5月份内蒙古政府办公厅还转发了《关于狠抓财政增收节支有关事宜的通知》。
  地方政府部门的急迫心情可见一斑。但越是在这样的时候,政府部门必须更多考虑“加强税收征管力度”所带来的后果。事实证明,在政府财政收入增速减缓的时候,往往也是企业日子最艰难的时候。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的政府部门,如果没有能力去拉它们一把的话,至少不应该成为把它们推下悬崖的罪魁祸首。殷鉴不远,愿相关政府部门深思。
  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总理坦承要用简朴的政府来取信于民,造福人民,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地方财政趋紧之后,是自己过紧日子,给企业更多生长空间,还是把企业当做“待宰羔羊”,不管不顾对其予取予夺,竭泽而渔?这个选择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更关乎中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