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社会经济第一网

"艺考"热持续增温 当心就业"亮红灯"

2016-12-28 10:02栏目:资讯
TAG:

2013年,在全国高考学生数量总体回落的大背景下,艺术考生人数却再一次创下新高,逼近百万,占到了全国高考考生的10%。日前,一份中国科学院的就业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就业率最低的几个专业之中,艺术类专业首当其冲。

  时下,越来越多的人参加“艺考”,并不都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而是希望通过“艺考”以较低的文化分上一个比较好的大学。正因此,一些平时文化课只能考出三四百分的学生大都选择了“艺考”,从而导致“艺考”热持续增温,甚至有的学校“全民艺考”。

  “艺考”为什么高烧不退?除了学生及其家长想另辟蹊径外,还有高校也热衷于“开门纳贤”。有报道说,近十年来,全国设立艺术类专业院系的高校由原来的几十所发展到1400余所。高校都如此,何况学生及其家长呢?虽然对艺术类高考,国家几乎是一年一年地“规范”,可是有多少高校真正规规矩矩“做人”。何也?丰厚的利润呗!培训发财且不说,仅艺考生的高校报名费就成倍高于普遍专业。

  好一个“教育发财”,却苦了部分学生及其家长。一个艺术考生的学习花费一般都要高出非艺术考生的十万元以上,也就是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比如,学钢琴的艺术考生,在考前5个月,每月花费过万元。难怪有贫穷学生家长直言不讳地说“考不起”。

  按理说,有高投入,理应有高回报。可现实是,艺术考生的就业面非常有限。有报道说,时下,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就业率在所有专业中排在倒数三位之内。真是“考前市场很饱满,考后就业很骨感”。说直接一点,“艺考”就是“进口爆棚、出口冷清,艺考很热、就业很难”。大多数艺术类毕业生不是去培训机构任职,就是转行。如此“艺考”热持续增温背后的心酸与苦累,理应早该敲醒盲目跟风的学生及其家长。

  “艺考”热持续增温背后的欢喜与忧愁,早已让我们看到,饱含功利的“艺考”已经“误读”了艺术教育的初衷,不仅使学生及其家长、高校失去了理智,还使他们日渐功利。从长远来看,虽然最终“三输”,但最输不起的是中国教育及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