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风险警报再响银行不良贷再攀升
作者:本报记者李金玲
近日,16家上市银行公布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16家上市银行共实现净利润8995.55亿元,多数银行表现略好于此前机构的预期。
然而,这些光鲜数据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丝危机。数据显示,16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增幅较今年中报业绩有明显下滑,并且不良贷问题仍较为突出。
知名财经评论员余丰慧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银行的危机和隐患越来越大,在四大行利润继续增长的同时,不良贷款也在同步飙升,直接威胁银行经营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不良贷仍呈上升趋势
三季报数据中,银行不良贷款数额的变化成为市场极为关注的焦点。其中,四大行中,中行和工行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农行不良贷款率虽然比上年末有些许下降但仍为四大行中最高的,而建设银行也只是略有下降。
相对于四大行,不少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都呈现双升的情况。其中,利润增速最高的兴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速达到59.67%,不良贷款率0.63%,较期初上升0.2个百分点。中信银行也不容乐观,不良贷款率比上年末上升0.16个百分点。
据彭博社报道,中国四大行第三季度的不良贷款增长触及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五年来的信贷狂潮导致很多公司产量过剩、增长放缓,四大行的平均坏账率扩大至1.02%。
而仅仅1.02%这个数字就蕴含着巨大的风险。有金融界人士算了这样一笔账,以工商银行为例,三季度的杠杆比例大约在15倍左右。1%的坏账经过杠杆放大,相当于15%的净资产损失。
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霍肖桦对《中国企业报》记者分析指出,目前,上市银行贷款主要投向国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而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则是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的最关键因素。银行应严控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加强对项目风险的关注与控制,不要一味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的助手。
尽管如此,亦有专家认为,上市银行的不良率的真实情况或许更为严重。余丰慧认为,是否存在银行业不良贷款未入账的情况,监管部门应该下大力气监管。
银行侵蚀实体经济利润
仍无改观
尽管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但四大行前三季度净利润仍然达到6400亿元,平均日赚23.4亿元。
而在余丰慧看来,这一数据背后隐藏着不小的隐忧:“放在整个宏观经济环境看,银行过度侵蚀实体企业利润的现状仍然没有根本改观。”
余丰慧通过两组数据进行了对比:前三季度,四大行实现利润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的15.8%;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的57.5%。仅仅四家银行利润占实体企业利润如此之高,绝对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成果分配格局。实体企业在给银行打工,利润都归了银行,国民经济之本的实体经济根基迟早要坍塌。
在余丰慧看来,首先,四大行利润绝对额度虽然继续飙升,但是增速后劲越来越不足。其次,四大行吸收存款资金的能力大大下降,直接威胁其经营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大型银行需加速转型
霍肖桦认为,一般而言,四季度是银行业加大存款、稳健经营的时期,在没有太多负面影响的情况下有望保持业绩的稳健。然而,负债端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以及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结果加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冲击会给银行业业绩带来一定的压力。霍肖桦表示,降低银行准入门槛,允许民资、民企进入银行业是我国开放、活跃银行业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对传统银行而言,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冲击是渠道的冲击,是经营模式、盈利模式的冲击,需要传统银行对自身的业务、人员、发展战略等全方位进行调整改变。
余丰慧提醒,大型银行一定要加快业务转型步伐,夯实增长基础,把隐忧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同时,这也提醒监管部门要加快利率市场化等改革步伐,从体制机制上给金融机构创造宽松的经营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