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社会经济第一网

中国智库将开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2016-12-28 10:03栏目:资讯
TAG:

这是第一个正式文件,开启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中国智库时代。超过我们的预期,或者说是令人惊叹、出人预料的重要决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想介绍一下这一文件出台的背景: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谈到建立中国智库的设想。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2013年5月30日教育部召开个高校智库专家座谈会,主题是“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刘延东副总理传达了习近平同志的批示,她提出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的优势,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出贡献。我在座谈会上结合我们的十几年的实践,专门谈了建设中国特色一流高校智库。5月31日。光明日报专门一版报道:《发挥高校优势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贡献力量》,也发表了我的文稿。

  随后我编辑了新书《中国特色新型智库》,2014年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成为第一部介绍中国智库建设的经历和做法。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尽管这只是一句话,23个字,却是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336项改革措施之一。在决定发布之后,中央有关部门开始调查研究,包括国内外智库发展的基本情况,起草该意见稿。

  2014年7月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一共邀请了六位经济学家,实际上就是六家高端智库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世锦)、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杨)、上海社会科学院(王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林毅夫)、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胡鞍钢)以及社会智库代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樊纲)。这就不同于以往专家个人代表,显示了党中央主动加强与高端智库沟通联系。不只是中央领导人带头礼贤下士,请教专家,而且如同《意见》所明文要求的“中央政研室、中央财办、中央外办、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要加强与智库的沟通联系,高度重视、充分运用智库的研究成果。”实际上,这些“中南海”机构已经“走下来”,主动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召开智库和专家座谈会。我自己就参加了多次。我还问为什么?他们回答说,免得你们还要办好多手续进“中南海”。

  到2014年8月提出了该稿的征求意见稿,邀请主要智库负责人讨论修改意见,我们都提出了具体的修改,例如当时将中国智库划分为四种类型,即四路大军,我当时建议是五路大军,加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全国科协等,后来征求各方意见,就改写为七路大军:党政部门智库;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智库;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大学智库;军队智库;科学技术研究机构智库和企业智库;社会民间智库。在中国大地上,从而形成一个宏大的各具特色的新型智库体系。

  2014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我们进行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