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业需要包容
几年前,中国建材集团在湖南衡山开董事会。会议期间,我特别安排董事们到福严寺听大岳法师讲了一次禅。大岳法师用6个字概括了他对佛教的理解———知足、包容、感恩,其中“包容”两字对我的启发尤其大。后来,我给干部们发了星云大师和刘长乐的对话集《包容的智慧》,这本书的核心就是包容。
可以说,对包容这个词,我情有独钟。近些年,我在各个场合经常提及包容这个概念,还将自己的一本书命名为“包容的力量”,讲的就是做企业需要包容。崇尚包容,既源于经营管理企业的客观需要,也源于我的性格特点。
从性格上看,我是个中庸的人,主张待人宽厚、处事宽容。在这一点上,上小学时跟着祖母一起生活的经历对我影响很大。祖母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大户人家,她通情达理,为人善良,愿意帮助他人,在街坊邻里中备受尊敬。那时邻居间经常互相借米借面,祖母每次还别人米面时,一定要多还。那时,也常有乞丐来我家门口讨饭,祖母总让我去拿些干粮给他们,她常跟我讲“好心有好报”的道理。跟着祖母一起生活了5年,我不记得她和谁红过脸,她的爱心和同情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插队时,我的房东是一户十分淳朴和善的农民,房东大娘对我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尽管插队生活很苦,但在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下,我一直都生活在一个人情温暖的小环境中。我在那里当过生产队长,记得派活时,也学着村里人对大家以“大伯、大叔”相称,很快就融入了他们的生活,和他们像一家人一样。
若干年过去了,当年插队的村子里还留有我当队长时的笑话:“志平当队长时,他让我们干活时不要交头接耳。”那时,我看到妇女摘棉花时总说话,怕这会影响工作效率。现在想起来,我也觉得好笑。
早年的这些经历对我包容性格的形成以及后来领导风格的养成,起了重要作用。包容,不仅是个人品德和内在修养的体现,也是做企业的经营理念。我一直主张“做企业需要包容”。
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既是社会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过程,也是不同价值观冲突和协调的过程,还是社会整体包容性越来越强的过程。企业也是如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迁,企业的成长方式和设立的目标越来越体现出强烈的包容性:从最初只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到后来满足投资者、客户和员工的利益,再到今天关注整个社会的利益以及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换句话说,现在的企业已经不再以独立的、个体的身份存在,而是逐渐与多层面的关系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其所作所为必须符合社会要求和公众利益。需要考虑和照顾的层面多了,企业的包容性也相应提升了。
怎么包容呢?其实就是兼容并蓄,融合各方所长,取最大公约数。这包含两层意思:
首先,包容的实质是包容不同,有时候还要包容缺点。如果大家都一样,就不需要谁去包容谁了。大家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价值观不同、利益诉求不同,客观上还需要彼此关照、互相协作、达成共同目标,自然需要敞开胸怀、容纳不同。
其次,要在不同中寻找相同,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寻找相同点。比如说,管理者和员工肯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但他们同为企业成员,当企业的利益尽最大可能符合他们的利益时,双方就容易达成共识。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是同样的道理。
从这个角度说,做企业所需要的包容,指的是要尽量考虑到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诉求,照顾所有相关者的利益,学会听取各种意见,接纳不同的声音。这既需要企业家的管理能力,也需要企业家的责任感,有时甚至需要妥协精神和牺牲精神。
什么叫企业家?从某个角度说,企业家,就是要以企业为家,要做好企业的家长。做企业需要包容,做企业的家长首先要有包容之心,勤于修身,修炼好包容的精神,以博大的胸怀和宽容的态度去对待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事情。
这些年来,作为企业的领头人,我一直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不管是对待企业员工、股东,还是对待竞争者、上下游伙伴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我都尽可能遵从包容性的原则。
在对待企业核心关系方面,担任北新厂长的时候,我提出“没有比客户对企业有信心更重要的事,没有比员工对企业有信心更重要的事,没有比投资者对企业有信心更重要的事”。对待客户,坚持“质量和信誉是企业永远的追求”、“质量一贯的好,服务一贯的好”;对待员工,坚持“企业是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对待投资者,主张“把我的真心放在你的手心”,这颗心,是负责任的心,目的是让投资者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
在外部关系方面,对同行企业,我向来提倡竞合,就是竞争中有合作,而不是恶性竞争,大家共同维护行业的健康,拒绝恶性杀价;对民企,我不赞成把央企和民企对立起来,而主张国企与民企的关系像茶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赢的关系。
面对公众,我主张打造“阳光企业”。在经营方面,公开透明,及时准确地向公众披露信息,把企业放到阳光下,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在环保方面,实施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经营理念方面,严格恪守商业道德,创造优良的产品与服务,兼顾各方利益,创造“阳光财富”,努力造福社会。
以上这些可能还不算是一个严谨、科学的包容性理论体系,但代表了我对包容性经营的个人思考。总之,我理解的企业包容性经营,归根结底是企业应该与自然、社会、竞争者及员工和谐共处,最终实现包容性的发展。
普通企业需要包容,大企业更需要包容。进一步说,企业越有包容性,社会资源越愿意向它靠拢、与它合作。这样,大家就越能找到更大的公约数,企业也会越做越大,越做越成功。
林则徐写过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用这句话来形容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这些年走过的道路,再贴切不过了。用它作为对企业家的要求,也非常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