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社会经济第一网

中石化南化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向民企输出员工

2016-12-28 10:03栏目:资讯
TAG:

长期以来,如何合理地实现减员增效,是困扰国企的一道难题。中石化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化公司”)在长期的摸索中,探索出一条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双赢之路。
  何为双赢?就是通过积极向民营企业输出员工,实现自身与民企的合作共赢。据南化公司总经理王宏介绍,通过这种方式,既能有效改善企业运行机制,又能为这些员工找到合适的岗位。对此,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表示,“这是发挥国企人力资源优势的有效途径。”

  三年要减员近一半

  据了解,南化公司作为一个有着80年历史的老企业,职工总数最多的时候达到4万多人。虽然其中不乏优秀的人才,但因为基数过于庞大,很多人的作用并没有有效发挥。
  “我们的经济总量和用工总数严重不匹配,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据南化公司人力资源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年销售收入不足百亿元,员工却多达近万人。按照南化公司“三步走”的战略,需要在未来三年内减员至5000人以下。面对着企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如何将人力成本转化成资源优势,是南化公司现任领导班子思谋已久的问题。
  在探索减员增效的过程中,有人建议,或许可以向其它企业输出公司的“过剩人才”,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当时,有许多反对的声音,认为这很难实现。但南化公司管理层在商议之后,决定放手去干。
  “因为专业所限,化工企业员工外出谋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他们长期接受企业规范系统的安全环保、操作技能、突发事件应对等训练,又是一种独特的优势,是很多民营化工企业期望得到的人力资源。”王宏告诉记者。
  在公司领导班子多次实地考察后,最终和南通雅本化学达成了协议,后者成为南化首家大批输出员工的化工企业。同时,南化公司在内网信息平台发布招聘信息和宣传材料,并出台《南化公司人员对外输出有关待遇确定办法》,明确输出人员的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保留在南化公司,可按原岗位对应的缴费基数执行。
  据介绍,这些输出的人才的薪酬待遇,并没有“一刀切”。输出到南京地区其他企业的人员,由聘用企业支付薪酬,南化公司按对应的相近岗位等级补足基本待遇,并给予一定补贴。输出到外地企业人员,按高于本地企业原则确定输出人员待遇,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薪酬发放办法。
  今年8月份,该公司组织报名人员面试并实地了解工作、生活环境,面试员工同用工方进行了沟通;公司再次同员工进行用工政策的沟通,11名员工和企业签订输出协议,其中有7位80后大中专毕业生,9人来自减员压力较大的检维修部和碱厂。据了解,首批前往雅本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的员工,很快就受到了对方的肯定。
  南通雅本总经理王红喜曾在一家大型国企工作过,他认为国企对员工的培养更加系统规范,员工素质明显高于民企。“前段时间新装置开车,南化员工运用在大型国企积累的工作经验,解决了很多问题。之前,雅本还招聘了部分应届毕业生,比起南化员工不仅工作能力欠缺,责任心也还差一截。”王红喜说。

关键是转变就业观念

  虽然南化公司这次人才输出的结果令人比较满意,但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如何转变国企员工的就业观念,仍然是进行人才输出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
  “我已经带徒弟啦!”26岁刚大专毕业的蔡龙来自南化碱厂,现在是雅本的技术员,已经为新装置开车成功提了很多好建议,自身也得到了快速的成长。“南通雅本是新企业,年轻人成长的机会更多。我学习了民企的管理,也可以为我们企业转型发展进行技术和管理储备。”他开心地告诉记者。
  实际上,像蔡龙这样的年轻人一般比较容易转变就业观念,也很容易接受新环境。而年龄较大的员工实现转型就要多经历一些波折。
  南化公司44岁的员工王涛过惯了虽不宽裕、倒也安定的生活。当他告诉家人自己要到异地的民营企业工作,首先感到的是来自家庭的压力。“当时父亲的心脏差点都不跳了!”王涛回忆说,一家人忙活了半天,最后装了心脏起搏器才使他缓过劲儿来。老人告诉他:“不要离开南化,生活有困难,我们可以补贴你。”之后,是王涛耐心细致地做父母的工作,并请哥哥姐姐帮忙多照顾老人后,才毅然迈出了这一步。
  “我想给年轻人让条路。”54岁的刘跃进师傅原是南化公司硫基肥装置的员工。近年来,因为产能严重过剩、原料成本过高、环保压力过大等原因,硫基肥已沦为严重亏损产品,装置面临巨大的人员分流压力。按照企业的相关政策,他可以等着内退。可身体健康、不想过游手好闲日子的刘师傅,希望通过辛勤的劳动增加收入,延长职业生涯。他说,只要体力跟得上,他还想多干几年呢。
  近几个月,南化公司分别与中安、亨斯曼、玉带库区以及石化系统内部单位积极主动地联系沟通,人员输出取得了实质进展。11月中旬,南通雅本人力资源部管理人员专程来南化公司,希望再招聘30名员工。
  据悉,今年11月份,南化公司还进行了机关机构改革,人员精简了20%。下一步,公司还将按照中石化提出的富余人员分流安置9种渠道,积极推进离岗培训、系统内调配等措施,实现用工总量向标杆企业看齐。
  获悉南化首次向民企输出员工,傅成玉董事长亲自批示:“这则消息令人振奋,老企业、困难企业向民企、向社会输出员工是发挥国企人力资源优势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