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公布央企高管薪酬福利还不够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刘昕
据相关报道,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改革方案已经正式落地并将于2015年1月正式实施。除了央企负责人薪酬调整外,国家还将建立薪酬信息公开制度,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福利性收入等薪酬信息,无论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负责人都必须参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并向社会公开。
对此,《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刘昕。《中国企业报》:您对建立央企薪酬信息公开制度怎么看?
刘昕:总的来说,将包括非上市公司在内的央企负责人薪酬和福利收入公开是件好事,它有利于整个社会监督央企的薪酬福利开支情况,有利于解决在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存在的所谓内部人控制问题。理论上来说,央企的全部或大部分产权属于国家的,这样,国家就必须通过对央企的监管确保国家利益得到保障,从而避免作为代理人的央企领导人(甚至包括央企的全体职工)损害国家利益,攫取私人利益。
多年来,央企不向国家上交利润或者上交很小比例的利润,但各级领导和职工的个人薪酬福利却居高不下的现象,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对央企尤其是具有垄断地位的央企极为不满的理由。此次公开央企负责人的薪酬福利待遇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央企的薪酬福利膨胀冲动,给广大民众提供了一个共同对央企进行监督的机会。
《中国企业报》:央企负责人薪酬过高,一直饱受社会诟病,这次公开将会有利于消除这种负面评价吗?
刘昕:实际上,民众对央企的薪酬福利过高的不满并不是集中在央企负责人薪酬方面。这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央企负责人毕竟人数非常有限,即使薪酬高一些,社会恐怕也并非完全不能接受。如果是上市公司,则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决定具有一定的市场性。而即使是在非上市公司,综合考虑央企负责人承担的经营管理责任以及工作的压力等因素,央企负责人的薪酬福利如果与市场上其他同等规模或同行业企业负责人的薪酬福利相比并不过分,也不至于引起太大的争议。第二,如果客观比较,即使是在目前,仅从数字来看,大部分央企负责人的薪酬福利水平也不算是市场上畸高的,也没有到大家无法接受的程度。
老百姓真正感到不满的问题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部分央企高管甚至掌握重要资源或具有较大权力的央企中层干部腐败的问题。尽管从表面上看,央企高管的薪酬福利不算太高,但由于他们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不少人利用企业的资源为自己、亲人或其他人员牟取私利,侵吞国家利益和国有资产;二是部分央企普通职工薪酬福利过高的问题。大部分社会公众不会去与央企高管比较薪酬福利,但社会上传播最多的是关于央企职工薪酬福利超出一般水平的优厚问题。尽管有些传闻有所夸大,但这一现象确实普遍存在的,很多央企的职工不仅薪酬水平远远高出市场上同类人员的薪酬,而且享受到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按上限缴纳住房公积金甚至变相分配住房等多种远远优于其他企业职工的福利。而这两个人方面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仅仅公布央企高管的薪酬福利恐怕还不足以消除社会对央企薪酬福利等的负面评价。
《中国企业报》:您认为建立央企薪酬信息公开制度并取得预期效果,应注意哪些问题?
刘昕:第一是要能够确保公开的央企高管的薪酬福利的准确性,因为即使是公开的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福利也未必能够做到完全真实完整。第二是,除了公开央企高管的薪酬福利之外,还应当公开央企的其他一些薪酬福利信息,比如不同管理层级人员的薪酬福利水平;再有,央企实施的全部福利项目以及每一种福利项目的投入情况等等。只要让央企的薪酬福利信息变得更加透明,才能有效地约束央企内部人“自肥”的现象,以充分保障国家利益。第三,单纯公布央企的薪酬福利状况还不够,因为,如果不了解市场上的通行薪酬福利水平,是很难对央企高管以及央企职工的薪酬福利水平高低做出正确评价的。从长远来看,国家还是应当启动系统的薪酬福利调查,这样,才能在判断央企薪酬福利的时候有一个合理的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