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筑起的事业
中国民营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市场领域显示出非凡的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已撑起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然而,与国际上的一些跨国公司相比,中国民营企业还只能算是“小字辈”。面对差距,海亮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冯亚丽深深感到了竞争的危机感和赶超的紧迫感。
为此,冯亚丽与董事局领导制定了领先行业的“科技强企”战略,加大了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的力度,坚持“做精、做强、做大,创新、创优、创名”战略,以“科技强企、品牌兴企、文化铸企、外向兴企”为抓手,带领全体员工,脚踏实地,团结拼搏,使海亮由原来的家庭作坊式企业发展壮大到拥有员工6000余人、总资产53亿元、营业收入超200亿元的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涉及铜加工及设备制造、教育、房地产开发、塑胶管道生产、酒店服务等六大行业领域)。2006年,海亮营业收入达到207.3亿元,利税6.06亿元,自营出口4.07亿美元。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第186位、浙江省百强企业第9位、绍兴市民营企业50强第一位、中国最具竞争力民营企业50强等行列。
如果有人问冯亚丽:“海亮又好又快发展的奥秘何在?”她一定会说:在把握市场脉搏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借此凝聚全体员工之心,激发员工的最大创造力,才有海亮今日的辉煌。
以人为本,关爱员工
冯亚丽努力营造企业、员工双赢的和谐劳资关系,她积极响应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坚持以人为本,在维权、凝情、聚力上下功夫。在规范用工方面做到了“三个零”,即:无一不签订劳动合同、无一是童工、无一工资拖欠。在浙江省总工会的指导下,与企业工会签订了浙江省非公企业首份职业安全卫生集体合同。海亮集团多年来无重大工伤事故,企业连续多年被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
在改善员工生活条件方面,在冯亚丽的重视下,公司出资1.3亿元建造的海亮花园占地262亩,总建筑面积55180平方米,是一个集办公、员工住宅、宾馆、休闲活动为一体的高档次、高标准的花园社区。这里既有山、水、林,也有花、草、树,环境优美,规划合理,设施齐全。3幢员工单身宿舍配有单独卫生间与阳台,公司免费配置了电视、空调、宽带、电话等;6幢职工家属公寓楼全部按现代住宅设计理念,每户居住面积在140—180平方米。
在关爱困难员工方面,冯亚丽拨款100万元成立了“海亮职工互助基金会”,为困难职工解困救急。冯亚丽善待员工、热爱员工、关心员工、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引导员工爱岗敬业,在企业内部打造一种人心安定、平等友爱、人尽其才、各显其能、共谋发展、共享繁华的“家和万事兴、企和事业发”的良好环境和氛围。2005年9月28日,在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工商联联合召开的“关爱员工、实现双赢”表彰暨经验交流大会上,冯亚丽被授予“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2006年,冯亚丽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俯首甘为“社会”牛
冯亚丽始终认为,饮水思源,致富不忘国家,自觉回报社会,是企业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她的领导下,公司广泛地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为构建和谐企业、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为帮助当地困难老人安度晚年,公司每年都要花费10万元组织慰问贫困户和孤寡老人,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并已形成固定的传统。2006年8月,出资10万元组织企业所在地几个贫困村近百名60岁以上老人进行体检,并为白内障病人进行治疗。同时,企业还与当地的贫困村结对子,长期通过“三供”(提供技术、提供就业岗位、捐赠资金)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受到当地百姓的交口称赞。
集团公司下属科宇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作为一家规范化的社会福利企业,已招收残疾人279人,占企业总人数的44%,并缴纳社会养老保险金148万元,从根本上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1995年,海亮集团投入3亿多元发展教育事业,先后创办了海亮外国语学校和私立海亮诸暨高级中学,有效地解决农民工子女特别是外来民工子女的就学难问题。在兴资办学的同时,从1997年开始,海亮集团又同步推出了资助贫困学生上大学的爱心活动,10年来共资助“双特”(特困、特优)学生共60余人,资助金额近百万元。
冯亚丽认为,投资西部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资本、管理、人才上的优势,利用西部丰富的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发展壮大企业;另一方面,通过投资设厂创造就业机会,促进西部经济发展,同时也是一个负责任企业家回报社会最好的体现。
冯亚丽把自身企业发展放到国家发展的大局中来考虑,把企业经营活动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局中来发展,把个人人生价值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来实现,大力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的优秀建设者精神,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报效国家,回馈人民,无愧于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