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社会经济第一网

央企退房令为何成“烂尾”新闻

2016-12-27 17:36栏目:出行
TAG:

  希望有关部门排除万难、动真格,给央企退出房市设定“倒计时”,明确央企退出房市的具体时间表,来倒逼公共政策的尽快落实和实施

  2010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78家央企“退房令”以来,各种博弈就没有停止过。三年来,伴随着整个房地产行业的起伏变迁,央企地产格局也重新洗牌。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3家央企或国资背景的房地产企业追上万科,全年销售额突破千亿元。央企“退房令”为何成为了一场“未了局”?央企到底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了什么?(1月22日《证券日报》)

  面对央企房地产业务遍地开花和“国进民退”的态势,国家发改委于2010年3月,终于针对央企“插足”房地产,郑重其事地发布了“清退令”。

  然而,三年过去了,央企依然赖着房地产不走。有媒体统计,到2012年底,除了21家被允许继续从事房地产业务的央企外,只有不到20家央企通过剥离或者转让方式,完成了从房地产市场的退出。显然,三年央企退房令只留下一地鸡毛,成为“半拉子工程”,成了“烂尾”新闻。

  不在清退之列的央企,在楼市止跌反弹的当下,更是出现了罕见的疯癫。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下半年,上海、广州、长沙、深圳、天津等全国主要城市的“地王”都被央企收入囊中,这些地块共计耗资250多亿元。以至于国资委不得不出面来安抚舆论与民众,在内部已明确表态和要求,央企“一律不当地王”。

  就目前而言,央企不情愿退出房地产市场的因素很多。从主观上讲,央企对房地产情有独钟,对国家出台的“退房令”阳奉阴违,迟迟不愿主动“退房”,这意味着,房地产依然是暴利行业,而且,由于房地产市场潜力无限,倘若贸然退出,再次进入的门槛和成本将非常巨大。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即使目前房地产市场在宏观调控的措施下,遇到了融资销售等方面困难,但是由于看好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前景,多数央企集团对退出房地产业务采取的策略是“拖一拖,瞧一瞧”,从而导致了这种“清退令”演变成“狼来了”的骗人笑话。

  从客观来讲,对于以房地产业作为重要财政收入来源的地方政府,当然期望在楼市频现“地王”,进而对国字号企业竞标土地,或明或暗进行支持。随着未来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房地产市场刚性需求还是非常大,在这种背景下,央企可以通过到当地投资等便利条件,轻松拿到价格低廉的土块,然后再与地产公司合作或者直接卖掉牟利,这也使得央企退出房地产的难度增加。

  更为重要的是,2010年3月份,国资委虽然明确表示78家央企要退出房地产业务,但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时间表。记得2004年国资委曾经就清理央企的房地产投资进行过一次尝试,但也没有时间表而夭折。显然,没有时间倒逼的公共政策,不仅给央企故意拖延带来借口,也会让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屡屡蒙羞。

  期望国资委排除万难、动真格,给央企退出房市设定“倒计时”,明确央企退出房市的具体时间表,来倒逼公共政策的尽快落实和实施。倘若到时仍有未及时退出房市的央企,则一律严厉问责。唯此,才能让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地生根,才能重塑公共政策的公信力。